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一卷:教育與教育現代化

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1]

字體:16+-

黨的十六大報告把“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作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之一。學習型社會又稱學習化社會、教育化社會,是關於未來的社會、教育及其相互關係的構想。1968年,美國芝加哥大學校長赫欽斯在《學習化社會》一書中首先提出這一思想。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的報告《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對學習化社會做了描述:“教育已不再是某些傑出人才的特權或某一種特定年齡的規定活動,教育正在日益向著包括整個社會和個人終身的方向發展。”“未來的教育必須成為一個協調的整體,在這個整體內,社會的一切部門都從結構上統一起來。這種教育將是普遍的和繼續的。”也就是說,在未來社會裏每個成員都是學習者,每一個社會組織都是學習型組織。

學習型社會是與終身教育聯係在一起的。20世紀下半葉,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由此引起生產和社會的變革。這種變革使得一個人不可能一生都固定在一個工作崗位上。職業的變更和人員的流動迫使每一個人都要不斷學習,終身學習。於是在20世紀60年代就出現了終身教育的思潮。終身教育的概念首先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人教育局局長保羅·朗格朗提出來的。他於1965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國際成人教育促進會上的總結報告中提出:“教育並非終止於兒童期和青年期,它應伴隨人的一生而持續地進行。教育應當借助這種方式,滿足個人及社會的永恒要求。”這種思想一經提出就受到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許多國家把它列入國家發展的戰略,有的國家以立法加以保證。例如法國於1972年通過了《終身教育法》,美國於1976年通過了《終身學習法》,日本於1990年通過了《終身學習振興法》等。起初,人們把終身教育看作成人教育的同義詞,總是和成人的培訓與繼續教育連在一起。後來逐漸地認識到,隻從成人教育的角度來理解是不夠的,需要把整個教育體係納入終身教育體係之中。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終身教育具有特殊的意義。知識的不斷創新,必將引起生產的不斷變革和社會的不斷進步。知識的掌握和創新不能隻靠學校教育,還要靠職工在生產實踐中結合自己的工作不斷學習,要靠職前教育(學校教育)和職後教育的有機結合。在未來社會,終身教育已經不隻是為了變換職業和謀生的需要,而將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成為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