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最重要的教育思潮
20世紀60年代,西方世界出現了終身教育思想,主張教育應該貫穿於人的一生中的各個年齡階段,而不是隻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196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人教育局局長保羅·朗格朗的終身教育提案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成人教育促進委員會討論後,廣為流傳,許多國家製定了教育法規來推行終身教育。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國際教育委員會的報告《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以下簡稱《學會生存》)。報告深刻地分析了新的科學技術革命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認為人類正在走向學習化社會,每個人必須終身繼續不斷地學習,才能適應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革,終身教育是學習化社會的基石。該報告出版後的兩年內就相繼被譯成33種文字在世界各國出版發行,成為20世紀最有影響的教育著作。終身教育也就成為最有影響的現代教育思潮。
我第一次接觸到“終身教育”這個詞是在1974年。當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恢複我國席位不久,我作為中國代表團的成員參加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十八屆大會。各國提交大會的提案中有兩大類:一類是發展中國家提出的,多為掃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提案;另一類是發達國家提出的,多為成人教育和終身教育的提案。我不知道什麽叫終身教育,因為它是西方發達國家提出的,就簡單地把它當作西方資產階級教育思想。1976年我看到了《學會生存》的簡譯本(該書中譯本由華東師範大學原外國教育研究室翻譯,1979年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才認識到終身教育的時代意義。1980年我在準備“現代生產與現代教育”的報告時,查閱了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發現馬克思在100多年以前就深刻地闡述了大工業生產與教育的關係,蘊含了終身教育的思想。他說,“大工業的本性決定了勞動的變換、職能的更動和工人的全麵流動性”。又說,“大工業還使下麵這一點成為生死攸關的問題:用適應於不斷變動的勞動需求而可以隨意支配的人員,來代替那些適應於資本的不斷變動的剝削需要而處於後備狀態的、可供支配的、大量的貧窮工人人口;用那種把不同社會職能當作互相交替的活動方式的全麵發展的個人,來代替隻是承擔一種社會局部職能的局部個人”。[2]簡言之,現代生產需要全麵發展的人,而這種全麵發展的人隻有不斷學習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