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一卷:教育與教育現代化

現代化與中國文化傳統教育[1]

字體:16+-

一、概念與特質

(一)現代化的概念、階段與特征

世界各國都在追求現代化,但什麽叫現代化,卻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我們認為,所謂現代化,就是人類認識自然、利用自然和控製自然(包括人類自身)的能力空前提高的曆史過程,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各領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其目標是創造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現代化的客觀曆史進程始於西方,它大體上包括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和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轉變這兩大階段。現代化的最初萌芽約在1500年前後就已產生。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1500年前後,文藝複興從意大利開始;1521年,發生了馬丁·路德倡導的宗教改革運動;1543年,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出版;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等等。這都是現代化開始的先兆。18世紀70年代發生於英國的產業革命,可以看作現代化的正式開端。產業革命打碎了保守的生產技術基礎,把科學技術與生產結合起來,使大工業機器生產代替了手工業小生產,使人類利用、控製自然界的能力有了空前的提高,為人類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這一深刻的變化為人類帶來的文明與進步,是整個工業社會以前的曆史所無法比擬的。因此,盡管在漫長的農業社會,人類文明的演進始終未曾間斷,但它卻不能稱作“現代化”,而隻有英國產業革命以來的巨大的社會變遷才被看作現代化進程。這一階段的現代化在世界各國都表現出如下特點:第一,工業化。其最重要的特征是資本的集中和大企業的形成,大企業的活動成為工業的正常形式。第二,城市化。英國19世紀上半葉第一個成為世界上的都市化社會,其城市人口由1/5激增到4/5,後來其他國家的經濟起飛也與城市化相伴隨。第三,社會結構的分化與集中化。即一方麵,個人角色和社會角色趨於專門化,社會資源的配置渠道趨於多樣化;另一方麵,社會協作與流動又在不斷深入和加強。第四,世俗化和理性化。利益、效率和程序成為社會行為的最高原則,神秘主義的精神寄托被理性主義的實際行動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