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龔雄飛與學本教學

第四節 重慶瞭望

字體:16+-

2010年8月,我轉戰山城接任重慶市重點中學——鳳鳴山中學校長。有時候,生活就像一種循環,看似相似,卻有著千差萬別,仿佛命運的安排,誰也無法抗拒。此時,鳳鳴山中學正發生著兩件大事:一件是投資近4個億的新校區建設正緊鑼密鼓地推進,火熱的建設中蘊涵著學校新的發展機遇;另一件事則是重慶市正式進入高中新課程實驗階段,鳳鳴山中學被確定為全市高中課程改革的“樣本學校”,需要學校不辱使命、奮發有為地推進改革。

我8月初來到學校後,頂著40多攝氏度的高溫,逐一找學校的教職員工談話,了解學校發展的優勢和問題,梳理治校的思路和方略。我一共找了211位教師談話,談話記錄寫滿了8個筆記本。最後,明確了學校發展的基本思路:從文化入手,一手抓環境文化建設,在新學校的建設中融入文化元素,打造高品位的學校景觀文化;一手啟動課程改革,在教師心中樹立新的教育道德,打造高質量的課程教學文化。

學校文化這一概念是由美國社會學家華勒最早提出的。1932年,他在其《教學社會學》(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一書中首次使用了“學校文化”(School Culture)這一表述。今天,我們進行學校文化建設的目的就在於通過這樣一個建設過程,把學校建成“在心靈上團結之信任者的社區”,使人們在其中是“忠誠的、有承諾的,且工作在一起,以追求更佳的事物”。重新確立師生對自己學校的認同感,使學校成為一個值得信任與驕傲的家園與樂園。

學校文化是一個多層麵構成的係統。一般來看,其中的內核是精神文化,它一般表現為教師群體的價值文化和理念追求;向外表現為兩種形態:一是表現為靜態的學校環境文化;二是表現為動態的教師教學文化。環境文化和教學文化都是文化係統中的核心——精神文化和理念文化的集中表達和外在顯現,其中學校環境文化指向對師生精神的陶冶,課程教學文化即通過教師的教學行為由內而外滲透出來的教育內涵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