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自學與互學都是展學的前奏和準備。充分而熱烈的展學,彰顯出課堂的溫度、亮點乃至**。所以,展學成為提升學本教學品質的關鍵環節。在學本教學改革實踐中,許多問題都集中暴露在展學環節。本節從展學的功能出發,圍繞展學的內容設計、方式選擇、過程優化、結論處理、技能訓練五個方麵,闡述了學本教學中展學的困境和對策。
(一)展學功能認識
展學的完整表達是“展評式的學習”,它是由“展學+評學”聯動的過程構成。通過“展學+評學”的方式來開展學習,就把單邊的展示變成雙邊的展評。在製度設計上,我們之所以把單邊展示改為雙向展評,是基於兩點考慮:一是從廣度上看,展學機會有限,而評學機會更多,能調動更多學生參與對話和交流,有利於大麵積激活課堂;二是從深度上看,通過台上同學的展學,引發和調動全體學生參與,形成台上展學和台下評學的思維共振、情感共鳴,學習不是浮於淺表的、機械模仿的,而是真正觸及孩子的深層思維、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課堂走向最優化的學習過程。
科學理解展學的功能,對我們靈活運用這種學習方式非常重要。一般而言,展學的功能主要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麵:
1.展示學習成果,檢驗學習效果
通過展學,對自學、互學的學習成果進行檢驗與反饋,並在檢驗與反饋的過程中進一步深化學習。例如在小學語文《將相和》一課的學習中,學生要通過獨立閱讀、合作分享的學習過程對課文中三個故事的重點句段進行深入學習,體會人物的個性特點,感受藺相如和廉頗忠於國家、顧全大局的高尚品質。學生在自學、互學中對重點句段的學習理解達成了什麽樣的效果,需要通過及時的展學來檢驗與反饋,並在檢驗與反饋的基礎上引領學生體會廉頗和藺相如的個性特點與高貴品質。下麵是重慶市沙坪壩區蓮光小學周楠在執教《將相和》這一課時的檢驗反饋展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