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龔雄飛與學本教學

四、中美教學方式的比較反思

字體:16+-

2013年秋,我們一行20餘名中小學校長專程前往美國考察。近觀美國的中小學課堂,我發現它具備的自主式學習、合作式學習、項目式研究、表現性評價四大顯著特征,恰好與“學本教學”致力於實現的自學、互助、展評等樣態不謀而合。

特征一:自主式學習

美國中小學課堂最鮮明的特征就是強調學習者在學習中的自主性,這種自主性主要體現在課程選擇的自主性和學習過程的自主性兩個方麵。

2013年11月美國學習考察

第一,課程選擇的自主性。美國學校一般要求學生必須選五個類別的課程,包括數學、科學、藝術、英語和一門第二外語(西班牙語、法語、德語、希臘語、拉丁語、中文、日語等),此外還有大量的選修課供學生選擇。美國中學選修課的地位很重要,一是有完整的教學計劃和課時保證;二是每門課程有一定的學分,而獲得相應的學分才具有高中畢業的資格;三是一部分課程內容與學生將來要進入的高等院校教學內容對接,有利於學生報考這些院校,同時,如果這些課程屬於AP課程(Advanced Placement),學生通過了AP課程考試,相關專業的大學承認其學分。大量的選修課既保證了學生的個人興趣,同時也為學生的專業發展方向提供了選擇。美國學校采用534學製(即小學5年、初中3年、高中4年的學製),與中國的633學製不同。與中國一樣,美國學校也有基本的年級劃分。但說到學生個人,則根據具體情況而定,高中學生尤其如此。因為數學、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科是相對難度較大的學科,特別是數學,在美國可以分為高、中、低三個級別,數學能力一般的學生,可以選擇低級別的課程,到高二和高三年級,才有一部分學生選擇物理和化學課程。因此,9年級的學生(相當於高一),其數學可以自主選學8年級的教學內容,而英語可以自主選擇10年級的學習內容。這種選擇的靈活性,可以讓那些偏科的學生選學感興趣的學科,更好地發展自己的特長。美國中小學生一天有6節課,上午4節,下午2節,每兩節課之間有5~10分鍾的休息和換班時間,中間午餐時間約30分鍾,下午課程結束時間小學和初中一般在3:10分左右,中學在3:30分左右。由於放學時間都比較早,因此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自主學習與自由活動。課程的選修製與走班製是匹配的。美國中小學普遍實行的是走班製,學生沒有固定的教室,也沒有班主任這一角色,上完一節課後需要根據課程安排到另一間教室繼續下麵的課程學習。反觀我國目前的中小學課程,國家和地方課程的比重占90%左右,校本課程的比例偏低,課程的可選擇性差,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