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龔雄飛與學本教學

四、學本教師觀

字體:16+-

教師觀是人們對教師職業特點、責任、角色以及科學履行職責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的認識。孔子認為,教師要有“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教師必須先學好,然後才能教好。同時,隻有教師能夠“學而不厭”,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荀子在中國教育史上首次把教師與天、地、君、親並提,並把能否做到尊師重傅提到關係國家興衰的高度加以論述。法國自然主義教育家盧梭指出,“我們的第一位哲學老師就是自己的手腳和眼睛”。杜威把教育看作是一種合作的過程,身處於教育活動中的教師和學生稱為一個團體、一個團隊,教師也就是這一團隊中最成熟的成員,他對社會團隊中的各種生活負有獨特的指導責任。

在傳統教育背景下,教師往往本著“師道尊嚴”,自持“知識的代言人”,把學生視為“知識容器”,忽視學生的自主性和差異性,把自己的意誌和書本知識強加給學生。這樣的教育不但達不到預期效果,還容易惡化師生關係,使學生喪失主動學習的興趣和持續發展的動力。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是學生的學習夥伴,承擔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評價者、嗬護者和喚醒者的角色,要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自身的潛力,把他們從課堂上解放出來,讓他們追尋自己內心的渴望,大膽地去探索世界,主動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學本立場下的教師觀主張教師應成為立德樹人的引導者、教育改革的先行者、課程建設的研究者、課堂教學的指導者、教學研究的參與者、專業發展的實踐者、綠色評價的踐行者。教師相信學生自己可以借助先天智慧通過自主學習獲得知識,學生之間是彼此相互促進、共享學習歡樂的夥伴,師生之間是和諧與共發展、同享生命曆程的生命共同體。教師的核心能力不是控製力、駕馭力、表現力,而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與充分發展的能力。教師的作用是構建良好的課堂人際關係,提出學習的主題與需要解決的問題,維持必要的教學秩序,給予學生恰到好處的引導,鼓勵學生自己去主動建構知識和發展能力。教師的發展是分內之事,要在專家引領和同伴互助過程中,主動實現研究對象從以研究教師的教為主轉變為從研究學生的學反觀教師的教,研究領域從以學科教學為主轉變為“學科課程、教學、評價”的綜合研究,研究方法從基於經驗的研究轉變為驗證與經驗相結合的研究,研究空間從教育結果研究轉變為過程和過程多維因素的研究、研究方式從“權威式”的研究轉變為“共同體式”的研究,不斷收獲從教的尊嚴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