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數學課《觀察立體》
2015年3月11日
今天聽了一節四年級數學課《觀察立體》。在擺三個小正方體的環節展示時,教師特別表揚了一個打破常規梯形擺放的同學的創新思維。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後麵的四個小正方體擺放時,全班同學幾乎都在千方百計擺出與眾不同的樣式,並且正確畫出於相應的位置觀察到的圖形。孩子們的創新思維受到教師的認可和表揚後,其發展是不可限量的。
在課後與教師交流聽課感受時,教師對課堂上學生在以上環節表現出來的活躍思維非但不興奮,反而有些擔憂:學生不再按照先易後難的思維方式,擺那些規規矩矩的形狀,而是大多追求創新、求異的形式,這樣一是打破了原來的教學設計,不能遵循“由易到難”的認知規律,二是學生高漲的學習興趣讓教師在把控教學上有些吃力,無法預測布置給學生下一步的學習任務會出現怎樣的狀況,因而感到很辛苦。
我的思考是:(1)在擺四個小正方體環節中,應該在前一環節“教師扶著走”的基礎上,大膽放開,按照剛才的步驟,集中提出操作、表達、畫圖的要求,由小組長在小組中合作討論學習。為了滿足學生“滿滿的自我表現欲”,要求每組至少擺出兩種。之後選出有特點的組進行全班集體匯報(小組分工合作匯報)。(2)為了避免教師擔心的學生操作中沒有“易”造成掌握不紮實的問題出現,可以有意識地在巡視過程中選一個簡單的操作先進行展示匯報。(3)我們的教師,不能單純地從教學預設和保險的教學效果出發,把學生的行為,甚至是思維掌控在自己認知的“翅膀底下”,應該為學生的更進一步而高興,應該為學生能把老師結結實實地“拍在沙灘上”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