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耕耘在教育的原野上:學校管理日記

教師素質與學生的能力

字體:16+-

——聽課有感

2014年3月19日

最近聽了一些課,其中包括很多骨幹教師的課。聽骨幹教師的課,有一個很大的感觸:課堂環節設計流暢,師生情感共鳴強烈,甚至聽課人的情感總能被課堂感染,最終達到升華。照理,這應該是值得高興的事。但是,這樣的課聽得多了,我隱約覺得哪裏有些不太舒服、不太合理,總之,感覺有哪裏不太對勁了。

這樣的課堂上,有一個共同的現象:執教教師都非常辛苦,展示的專業素養也很強,往往口若懸河。在學生課堂回答問題後,總能用非常精彩的語言提煉、總結、歸納,情感到位,且高度到位。給聽課老師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那是哪裏不對勁了呢?缺了什麽呢?我們的每一節課,精彩的不應該是學生嗎?現在一堂課下來,聽課者腦中怎麽沒有留下什麽關於學生的印象呢?學生的精彩發言、獨特思維、創意展示似乎都沒有,一切都是關於教師,一切也都在教師的掌控中,“順理成章”“按部就班”地進行著。

一切都那麽合情合理。一切又那麽不合常理!

根源何在?高素質的老師不是應該培養高素養的學生嗎?不是說,什麽樣的老師教出什麽樣的學生嗎?怎麽看到的現象反倒是那些課堂上老師話很少,總是信任學生,把大量的時間和發言權放給學生的班級裏,學生的表達能力、個性思維等方麵優秀得多呢?難不成也應了那句“懶媽媽養出勤快孩子”的老話?那我們的老師也該有意識地、藝術地做個懶老師啊!放手讓學生去飛,讓學生《自己去吧》(注:語文冀教版一年級課文)!

中國第一篇教學論著《學記》:“其言也,約爾達,微而臧,罕譬而喻。”意思是說,教師的言語,簡潔而通達,精微而完美,比喻少而意思明了。當教師更多地讓位於學生的時候,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就會覺醒,主體作用也就發揮出來了。學生的精彩才能真正地體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