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日
我們在課堂上經常會發現一些現象:應該啟發學生去想的,教師已經提前找到並做成精美的課件展示出來了;應該激發學生去表達的,教師也用自己那預設的“標準”的答案替代了;應該啟迪學生去深入思考的,教師也在學生隻說出隻言片語之後就迫不及待地幫忙補充完整了;應該調動全體學生去傾聽並對同伴的發言進行評價和思辨的,教師也主觀地用“我覺得怎樣怎樣”下了結論……如此多的包辦代替,換來了什麽呢?
學生走神了。課堂上,學生隻有始終處於積極參與的狀態時,才會精力集中,才會積極思考,才不會出現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神遊”現象。而現在呢?那些需要學生出力出汗的地方,教師都包辦代替了,學生課堂上無事可做了,可是這些天性精力無比充沛的小家夥可怎麽辦呢?隻好讓思緒亂飛嘍!
學生不聽別人說話了。我們總埋怨學生不會傾聽,課堂上不是重複別人的發言,就是對同伴思考的結果置之不理,教師再三強調的事情學生也沒有放在心上,甚至在生活中也不能專注地聽別人的話。追其原因,有些板子要打在我們老師的身上。我們來看:學生發言後,老師沒有啟發學生“同學們,剛才這位同學的發言,讓你想到了什麽?誰願意就這個話題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呢?”而是,“我覺得,某同學的發言怎樣怎樣……”審視一下我們的課堂,是不是有這樣的現象呢?當教師過多地承擔了學生的任務之後,學生在傾聽別人發言時的注意力就會減弱。
學生看待問題和思考問題總是浮於表層,不能深入本質。孩子畢竟處於成長階段,看待問題容易隻看表麵,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很難全麵、深入。假如這時候我們的老師不深入啟發和提問,或者幹脆越俎代庖,把自己預設的“標準答案”和盤托出,就很容易錯過一些在課堂上本應出現的精彩瞬間和火花,還會造成學生思維的膚淺。我們應加強課堂上的追問,啟發引導這個學生把心裏真正思考和想表達的話說完,或者引導全班學生一起來拓展思維,集思廣益,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