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既然是合作,就應該是平等對話,交流互動,雙向促進。但現實中,或許是家長出於對學校的尊重,或許是學校因專業與權威而過於自信,家校合作的實際情況,卻多是學校處於非常強勢的地位,隻有學校告訴家長們應該如何如何,卻少有學校問計於家長,你們覺得學校應該怎麽做會更好。家長對於學校的建設與發展,至少可以通過三種途徑來進行參與:一是家長們給予學校具體的建議與意見,學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甄別、采納;二是有針對性地邀請家委會的成員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中來,將家委會收集到的意見進行係統化、理念化,有機地滲透到學校管理的各項事務當中去;三是請家長們來評價,評價學校,評價校長,評價老師,並將這種評價體係化、製度化。
隻有既有讓家長參與學校建設的興趣,又有讓家長參與學校建設的具體指引,還有家長參與學校建設的各種路徑與平台,我們的家校合作才不至於落入學校一方獨大、家長萬馬齊喑的偽合作狀態。
(一)有藝術的家長最懂得與學校配合
我們經常都說,優秀的孩子很難出現在父母天天吵架的家庭,同樣,優秀的學生也很難出現在學校與家庭對立的環境中。學校和家長的目的是一致的——培養好孩子。而要很好的實現目的,單靠任何一方的努力都是很難實現的,因此,家校之間必須形成“合力”。這種合力,首先,來自於對彼此教育理念的認同、理解與支持,即理念要合意。其次,來自於對孩子教育的節奏的共同把握,對於孩子當前教育和學習的重點要有默契,即節奏合拍。最後,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既有合作,但也應該各有側重,比如,孩子在學校受到批評了,家長就不要再去批評孩子,而應該引導孩子正確地麵對老師的批評;再比如,在學校最近學習任務比較重,孩子回到家後父母就應該讓孩子適當的減壓,即互補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