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對教育的熱愛,便無法直抵教育的本心。
沒有對孩子們樸素真摯的愛,便無法成為一個真正的師者。
沒有愛,便沒有對生命個體的尊重;沒有愛,便沒有平等互動的課堂;沒有愛,便沒有人文情懷的學校;沒有愛,便沒有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沒有愛,便沒有教育。
(一)心中裝著學生,一切為了孩子
1986年開始,我在重慶教書擔任數學老師。初出茅廬的我碰上了一位好師傅,在他的指點與扶攜之下,我雖入行不久,卻一路突飛猛進。記得有一次,師傅告訴我第二天要來聽課,我接到任務後既忐忑又興奮,當天連夜備課:熟悉教材、設計教案、如何導入、如何過渡、提問的時機……直到自己感覺已經熟稔於心,才上床休息。
第二天上課,一切如我所願:課堂的節奏一直在我的掌控當中,學生們既乖巧又聽話,一節課下來,自己花盡心思費盡唇舌,感覺該教的都已經教給了學生,沒有遺漏,沒有瑕疵,絕對是一節高質量的課!
下課後,我滿心歡喜地走到師傅身旁,等待著他的誇獎與表揚。然而,師傅瞥了我一眼,皺了皺眉頭說:“彭婭,你覺得你教得怎麽樣?”我看了下師傅,感覺到氣氛的不同,便收斂起剛才的興奮,怯怯地說了一句:“我很認真地備課,覺得還可以吧?”沒想到,師傅的聲音頓時高了八度,劈頭就說:“你上的課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算課備得再好,知識都是灌輸給學生的,那能成為學生的能力嗎?這樣的教學效果又有什麽用呢?”
聽了師傅的話,我的臉“唰”地一下紅了,眼淚奪眶而出:這麽辛辛苦苦連夜備課,卻換來師傅這樣的評價,到底是哪裏出了錯呢?難道我真的不適合當老師嗎?
回到宿舍,師傅的話不斷在我腦海中縈繞,我回想起當時我的課堂:是啊,課堂上鴉雀無聲,學生們都沒怎麽發言,一直都是我一廂情願地說個不停,學生們到底有沒有興趣學?學懂了多少?我壓根兒就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