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兒童學習障礙100問

80.如何使用強化的方法矯正課堂問題行為?

字體:16+-

很多具有學習障礙的兒童之所以有問題課堂行為,是因為他們分不清哪些是正確的行為,因此需要教師和家長當他們出現了正常的行為時應及時給予強化,從而增加和鞏固這個正確的行為。強化是指有機體的一個行為造成對其有利的結果,並使其以後在類似情境中,發生類似的行為的概率提高的過程。

小剛上課經常開小差、走神、東張西望或者看閑書,老師每次注意到他都沒有專心聽課,所以成績很差。老師注意到他的情況後,決定對他進行行為矯正。

根據小剛的案例,我們可以利用強化原理的矯正步驟如下。

★先確定學生小剛的行為標準,找到目標行為,並且將其標準化、客觀化、定量化

確定學生常規的行為標準,是一種有效的先行控製方法,因為這樣可以事先確立起對學生在課堂中的期望行為,讓每一個學生都明確什麽行為是好的,什麽行為是不好的,哪些行為是可以被接受的,哪些行為是不能被接受的。一般而論,確立學生的行為標準時,應考慮幾個方麵的問題。

第一,所確立的行為要求是否有利於學生的身心發展。

第二,行為要求是否影響課堂秩序和學生的學習。

第三,行為要求是否體現了對課堂成員的尊重。

第四,行為要求是否具有切實可行性。

第五,行為要求是否具有改變或修正的可能性。

課堂行為標準確立起來之後,還要及時加以鞏固,必要時還要予以修正。

老師根據小剛平時的課堂表現,對他的行為目標確定為,能保持連續5分鍾(大概的時間)集中注意力、不分心、不走神。操作定義為,老師能夠在授課過程中感覺到他和小剛之間存在著眼神交流。

★找到一個適合被矯正者的強化物

在強化的過程中,對行為結果造成影響的物質稱為強化物。強化可以按照強化物的性質分為正強化和負強化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