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普遍存在著嚴重的厭學情緒,許多孩子對學習已經討厭到極點。曾有一個孩子對我說:“如果我學習不好,將來沒有一個好職業,最壞的結果就是自殺;但如果現在讓我整天學習,我覺得更為痛苦,不如現在就去自殺。”我相信,厭學是後天“訓練”出來的,沒有哪一個孩子是天生的厭學者,隻有聰明與否具有一定先天的因素。
許多厭學的孩子,並非是由於對學習不感興趣,也不是由於性格中具有不能吃苦的品性,而是由於學習能力方麵存在著某一種或多種嚴重的落後,從而影響了其學習的成效。
人的能力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會導致人們對環境的適應問題。比如,生活中有一種人五音不全,不會唱一首完整的歌,這種人在現代社會基本上可以適應,因為不會唱歌對於現代人來說不構成大的障礙。但是,如果他生活在原始部落,而恰巧這個原始部落又特別崇尚歌唱,隻要是會唱歌的人就能得到大家的擁戴和敬佩,那麽這個人將會覺得很失落,會受到人們的鄙視。同樣,一個動作能力很好的人,如果生活在狩獵的部落,將由於他動作敏捷和力量大,而比別人得到更多的獵物,因而受到人們的崇拜。不過這兩種本事在現代社會都已經失去了其適應作用,在現代社會隻有學習能力出色的人才能更好地適應現實生活,適應學校生活。因此,對於一個現代人來說,他的動作可以不協調,可以沒有肌肉力量,也可以五音不全,但他不能出現閱讀障礙,不能對文字的記憶和理解有困難,否則他將不能有一個好的學習成績,並因此而影響其一生的發展。
其實,學習能力的落後正如其他方麵能力的落後一樣,是不以人們的意誌為轉移的,是現實存在的,隻不過由於現代社會過於依靠知識的學習,它的落後才具有如此關鍵和重要意義。家長對待閱讀能力落後的態度絕不同於對待五音不全。而從旁觀者的角度,閱讀能力落後與音樂能力落後都是一樣的,都屬於一種能力的落後。正如我們不應為五音不全的兒童感到著急和焦慮一樣,我們也不應為學習能力落後的孩子感到著急和焦慮,因為這樣對於解決問題沒有任何用處,我們能做的就是努力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去弄清問題的原因,並與孩子一道解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