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師在介紹自己的經驗時這樣說道:
“我是一名高中政治老師,學校裏規定,凡是老師做公開課,必須使用多媒體。他們數學課、語文課、物理課都好辦,有很多的內容都可以用多媒體課件來上,可我這政治課用多媒體能幹什麽啊?我跟學校反映,學校說必須用,不用就不能上公開課。沒辦法,我就讓我們學校的物理老師幫我做了一個課件,其實特簡單,就是把我上課要講到的內容標題顯示出來,沒有任何實質內容。等我上公開課的時候,我就把課件打開,我該怎麽上還怎麽上,也不去管它(多媒體),反正我用多媒體了,他們也不能說我什麽。”
像這樣迫於外界壓力而使用多媒體課件的例子也許過於絕對了些,但是在實踐中確實存在著這樣一種普遍現象:教師們不知道為什麽要使用多媒體,但是出於喜好、習慣或者迫於壓力而使用著。在一次調查中,幾乎所有的教師都選擇了“我願意在我的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接下來,在回答“為什麽您願意使用多媒體?”的問題中,超過90%的教師認為多媒體直觀、生動。的確,教師們的回答反映出了多媒體的技術特色,但是,教學一定要直觀嗎?教學一定要生動嗎?如果直觀和生動是教學的基本要求,那麽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又是如何發展的呢?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最重要的陣地,也是有計劃、有組織的教學最重要的實施環節。教師們使用多媒體,不應該僅僅為了使教學更直觀生動,更重要的是為了解決教學中的矛盾以提高教學的效果和效率。教學的基本矛盾是什麽?是學生知與不知的矛盾。[1]
工具的作用是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反映到教學中,就是要保證學生多快好省地獲得必須的學習結果。所以,是否使用多媒體,從根本上來說,不取決於多媒體本身是否直觀生動,而是取決於學生是否存在學習障礙,以及多媒體對解決這種學習障礙是否有用。而現在,很多教師不是從教學分析出發,而僅僅因為多媒體具有華麗的視聽效果,便習慣性地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這樣做很容易降低甚至傷害教學應有的效果。畢竟先進的技術不等於先進的教學,而從當前的教學實踐來看,因為盲目使用多媒體而帶來的無效,甚至會出現負效的現象還是比較普遍的。這種無效或負效的現象,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