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的發展不僅與年齡之間具有某種對應關係,學習者的興趣、記憶目的、對記憶內容的理解、記憶內容的表征和結構這些因素也會影響到記憶的效果。因此,在製訂教學策略之前,我們必須先要了解學生記憶的心理特點,有的放矢,才能製訂出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下麵,我們將從興趣、目的、理解、表征和結構這五個方麵出發,詳細闡述它們各自在記憶中所發揮的作用。
一、興趣
學生背誦課文時抓耳撓腮、結結巴巴,半天蹦不出一個詞兒來,似乎記憶對他們來說是一項很艱難的任務;而說起昨天的足球賽,卻滔滔不絕、如數家珍,他們能精確地說出某球星穿幾號球衣、身高多少、體重多少、原來在哪一個俱樂部效力、某年某月以多少錢轉會至某球隊、上個賽季一共進了多少個球、其中最精彩的入球是哪一場,這又反映了他們記憶力驚人。每當此時,教師和家長是不是會覺得很奇怪?
其實,這並沒有什麽可大驚小怪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於有濃厚興趣的事物,很容易收到驚人的記憶效果;而對毫無興趣的東西,要記住就是很困難的一件事了。
斯蒂芬的記憶很差,常常丟三落四。比如,早上出門上班的時候,他太太囑咐他下班回家時,順路買幾件日常必需品回來,他總是會忘記,或者買不齊。有時候讓他帶醬油回家,他會買成大頭針,常常讓斯蒂芬太太哭笑不得。但是斯蒂芬在工作中,從來沒有出現過一丁點差錯。他是公司的會計師,對公司的交易額記得非常情楚,對於每張發票、賬單的款項以及時間都記得一清二楚。
斯蒂芬的記憶力真的很差嗎?當然不是,否則他在工作中不會有這麽好的表現。這是由於他對自己的工作非常感興趣,對生活瑣事則漫不經心,因而出現了這樣的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