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認為,集體無意識反映了人類在以往曆史進化過程中的集體經驗,是現代人類從種族的祖先遺傳下了的生活方式或行為模式的總和。人從出生那天起,集體無意識的內容已給他的行為提供了一套預先形成的模式,這便決定了知覺和行為的選擇性。我們之所以能夠很容易地以某種方式感知到某些東西並對它做出反應,正是因為這些東西早已先天地存在於我們的集體無意識之中。榮格的理論提醒我們,每個人雖然在形式上是獨立地存在於自己的世界裏,但是卻和他之前的曆史有著必然的聯係。這就啟發我們,一方麵,道德自我形成與否絕不僅僅是個體的單純事件,而是有著傳統的、文化的原因。另一方麵,自我也不可能在一種孤立的狀態中形成,沒有一個自我是純粹的自我,它永遠處在社會的環境之中,永遠是一個現實的、在各種社會場景中表現的自我。從社會曆史的角度分析,我們認為,傳統思想“倫理”本位的特性和儒家學說的“克己”觀念,使中國傳統文化忽視了“自我觀”,放棄了“自我觀”,造成人的自我的遺失,遏製了道德自我的形成。古代社會遏製自我的曆史傳統,現代社會崇尚自我犧牲的政治倫理,道德教育推行的“忘我”道德觀念,都是阻礙了中國人道德自我建立的影響因素。
(一)文化傳統對自我的貶損
一提到中國的文化傳統,很多人總是很驕傲地宣稱:與西方相比,中國古代的哲人更注重人的因素,追求人的完善,重視人的尊嚴。因此,人們常常會認為我們對人的理解遠遠高於西方。然而,當我們掀開“人學”的麵紗,就會發覺事實並非如此。在我們的文化裏,似乎對“自我”的心理分化並沒有那麽細,而且帶有貶義的、甚至自私自利的意味。在某個時期,自我的研究還被視為“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