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道德教育原理

第七節 德育創新不能背離教育的曆史邏輯和德育的基本原理——兼與高德勝教授商榷

字體:16+-

筆者曾在《教育研究》2009年第11期上就生活德育論的一些提法“帶有去知識化、去政治化、去學校化乃至否定道德知識的普適性和確定性的形而上學和相對主義的思維色彩”,[1]發表了《關於“生活德育”的反思與重構》一文,意在去弊糾偏。文章從哲學、教育學和德育社會學等多學科視角對生活德育的提法進行了理性的審視,指出生活德育論的提法在哲學上是“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因而具有濃重的形而上學色彩”[2];“從教育學的角度看,‘生活德育’論否定學校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與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主導作用,因而嚴重違背教育規律和青少年品德形成發展規律”[3];“從德育社會學的角度看,‘生活德育’論企圖在幻想中擺脫社會對德育的政治影響和價值引領,因而是一種非理性的德育主張”[4],並在剔除謬誤的基礎上提出了具有高度自覺性的製度德育與具有道德原發性與自然性的生活德育的“融通”[5]的重構主張。也許是文章研究視角的多樣化,加之言之成理,不僅在學理上有助於澄清問題和理清思路,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觸及了生活德育論在實踐中“需要檢討和反思的地方”[6],因而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拙文刊出後,先後被《新華文摘》2010年第5期全文轉載,《教育研究》2010年第2期刊發的《2009中國教育研究前沿與熱點問題年度報告》重點介紹與點評,《現代班集體研究》2010第1期在“理論新視野”欄全文轉載,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10年第4期收錄,《小學德育》2010年第8期轉載,此外,還被國內多家網站轉發。同時,也有極少的質疑與商榷的文章,不過此類文章均清一色地出自生活德育論主張者本人及其弟子的辯說,附者寥寥。[7]馬克思曾經指出:真理是在論爭中確立的。為了學術的爭鳴以及對真理的追求,為了正視聽,也為了我國德育理論與實踐的發展能沿著科學、理性、健康的軌道前行,筆者不得不拿起“批判的武器”(馬克思語),與生活德育論的主要主張者高德勝教授就生活德育論的提法以及與筆者商榷的文章《為生活德育論辯護》中的若幹主要觀點與說法進行再商榷。由於拙文已就生活德育論存在的諸多理論缺陷進行過分析與論述,因此,本人將拿起“奧卡姆剃刀”,[8]就高德勝教授的商榷文章中的一些主要說法和觀點做一些必要的有針對性的辨析,以就教於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