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道德教育原理

第三章 德育思想

字體:16+-

第一節 論孔子德育思想對老子道德哲學思想的借鑒及其現代啟示——基於《論語》與《道德經》的解讀

作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是我國古代最傑出的思想家和哲學家,而作為儒家學派創始人的孔子,更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和倫理思想家。兩位先賢堪稱我國思想史上的“雙子星座”。如果以有書為據的《道德經》和《論語》為佐證,兩位大師也可稱得上是開創了我國古代傳統道德教育的先河,隻不過他們倆采取的方式與途徑不同:老子並沒有直接從事過教育工作,而是以他深沉的智慧、豐富的人生閱曆以及他做過周王室圖書館管理員的飽學多識,用筆墨給我們留下了內涵豐富、深邃玄奧而又博大精深、流傳萬古的《道德經》;而孔子則以一個政治家和教育家的救世之心開創私學,以他的“禮”“仁”之教聚徒講學,“述而不作”(《論語·述而》)。好在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懷著對老師“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論語·子罕》)的敬仰之情,將孔子生前教導弟子的言論輯錄成語,行之於文,遂成《論語》傳諸後世。無論是老子的著書立說,還是孔子的教書育人,其倫理思想和道德教育對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的形成與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們的道德價值觀早已融入我們民族的血液之中,而且給我們的民族性格烙上了刻骨銘心的烙印。然而,在我國由傳統的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的今天,不少人在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之間常感失落和迷茫,甚至產生了信仰失落和道德失範的現象,而這些都給我國的學校德育帶來了嚴峻的挑戰。要塑造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宜的倫理道德,一方麵要用馬克思主義的倫理觀作指導;另一方麵還“必須回頭2500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1]。然而,縱觀《論語》和《道德經》,卻不難發現孔子的許多道德教育思想卻與他略為年長的老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是曆史的巧合,還是儒道的傳承?下麵主要以《論語》和《道德經》為依據,就這些發人深省的問題做一些追本溯源的探究,一是為了正本清源;二是為了“古為今用”,以期對我國今天的學校教育與德育改革和發展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