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初中老師在介紹自己的學校時說:“我們開展各種校園活動,就是要讓學生知道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那是一所普通初中。但每到年末,稍顯簡陋的校園,便成了孩子們歡樂的海洋。他們四處演講,拉選票,參加全校海選,爭當學生代表,組成學生委員會,參與、監督學校的管理。
在一次學生代表大會上,247名學生代表提交了185份有效提案,對學校管理的各方麵提出了改進要求。然後,在學生代表和學校領導的互動環節時,精彩的一幕出現了。
一個學生代表提問分管後勤的副校長,如何改進食堂工作?
副校長作答。
學生代表不滿意。於是,再問,再答……
足足半小時過去了。
那是冬天,副校長的臉漲得通紅,鬢角旁滲出了細密的汗珠。
最終,那位學生代表對答案滿意了,這才施施然地坐了下來。他的表現,博得了整個會場最熱烈的掌聲。
在學校裏,這位學生代表不是成績優秀者,也不是傳統的“好學生”。但讓學校老師感到驕傲的是,這位學生是有著獨立個性的人格和健全公民精神的個體。現代化教育的目的之一,不就是培養具有獨立人格的公民嗎?火熱的學校生活,就是要讓學生明了如何去參與民主生活,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權利和要求。
很多人因此佩服這所學校領導者的眼界與胸懷:他們願意創造一種製度,去尊重學生個體的生命,去喚醒學生人格的獨立。
而這正是現代化教育製度的價值取向之一:麵對每一個學生,哪怕是最平庸、最困難的學生,我們也要去鼓勵他們,去為他們打開精神發展的領域,讓他們展示自己,宣告大寫的“自我”的存在。
學校領導也很感慨,他們說:“學校之所以能舉辦這麽多活動,關鍵還在於教育行政部門。”原來,當地的教育局領導鼓勵所有學校勇於創新,去辦出自己的特色。與此相配套,教育局出台了一係列製度,鼓勵學校“文化育人”,不片麵追求升學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