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打破教育的“迷思”

改造學校的“秘密”

字體:16+-

“問題的出現,恰恰是學校前進的開始……”

坐在山東省濰坊廣文中學的會議室,吉林省撫鬆縣第三中學的校長張傳英,以為這不過是一次尋常的學校情況介紹。他嗓子很痛,想聽一會兒就去醫院。

沒想到,一聽就是兩天。

嗓子的痛早就拋到九霄雲外。

“越聽越感覺對思維的衝擊太大了,眼前每天都在閃亮。”

他不停地追問自己:“很多問題,像孩子不喜歡課堂,離校時搞破壞,老師感到職業倦怠等,為什麽廣文能解決,在別的學校卻成了痼疾?”

創造性的解決之道在哪裏?介紹快結束時,廣文中學校長趙桂霞,說了這樣一段話:“隻要是創新的、真正發揮作用的東西,都必然遵循了規律。規律在哪裏?它就隱藏在問題裏。”

可是,現在不知有多少校長和老師,被問題本身困住、難住。規律在他們眼裏,往往是停留在紙上的武器。

廣文中學何以能抓住這看不見、摸不著的規律?

一、自主選班:隻有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你看,這五位學生有什麽差別?”趙桂霞給我們看學生的成績。我們一下愣住了,5位學生的總分都是187分。

仔細分析,“有的學生各科比較平均,有的學生部分科目比較弱”。

“那這兩位學生又有什麽不同?”我們接不上話了,兩位學生的數學都是70分。

“背後的差別大著呢。”趙桂霞身材瘦削,眼睛裏卻透著一股子精氣神,說起話來也快人快語。

“數學同是70分,一位學生是基本概念掌握得好,但空間與圖形就很弱;另一位是計算能力很強,而解決問題的能力弱。”

更重要的是,“即使分數一樣,背後的原因也不相同:前麵學生的成功動機和期望很低,但他人促進卻很高;另一位學生的期望和成功動機都比較高,社會責任卻比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