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打破教育的“迷思”

第四章 成為優秀教師的秘密

字體:16+-

如何才能成為優秀教師

我們提倡“教育家辦學”,對教師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為教育家,需要有獨到的實踐哲學或理論體係,是對教師個性的一種肯定。

然而,浮躁的社會風氣,妨礙了教育家的誕生,這不能不涉及普通的教師階層。台灣作家龍應台,在高中時曾對課本中提及結論卻不予以闡釋的做法表示疑惑,於是,請求老師解釋“為什麽”。

沒想到,老師隻是很驚訝地望了她一眼,好脾氣地一笑,回答:“課本這麽寫,你背起來就是。聯考不會問你為什麽。”

這是多年前的事情,但我們敢“打包票”說,這種情況現在就絕跡了嗎?

教師習慣於供給“結論”,習慣於按自己的思想塑造學生的思想,這樣,學生的人格怎能完善、心智又怎能健全?教師的個性怎能顯現、教育家又如何能夠出現?

德國社會學家韋伯曾經擔憂,未來的社會將充斥扔掉靈魂的專才。我們如何才能避免不去培養“扔掉靈魂的專才”?這對教師提出了更大的考驗。

所幸的是,實施了20多年的素質教育,讓教師漸漸明了情感的化育、人性的陶冶、思想的探問等諸方麵的重要性。而這樣一個時代,也正是催生教育家的極好時代。不要忘了:優秀的教育者往往在與曆史的風雲際會中,成長為教育家。正如文藝複興之於盧梭,工業時代之於杜威一樣,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信息時代裏,我們又將產生“誰”呢?

但教師在成長中,常麵臨著瑣細的事務,磨蝕著他們成為教育家的理想。如何才能保有這種理想?

也許,首先需要在學生麵前,始終保持一種自發的愉悅。教師的愉悅,不單指心情,更來自他對職業和學生的愛與責任。

有一位老教師,平時不苟言笑,剛帶的學生都很怕他。老教師住在離校很遠的地方,每天早上五點,他就騎著自行車,穿過大半個城市,第一個進入教室。久而久之,他的班上沒有遲到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