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促進學習的發展:互聯網環境中教與學的理論和方法

二、認知發展評價的實施

字體:16+-

學生評價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發展。學生認知發展的評價主要針對學生認知水平、認知風格和認知策略等方麵進行。

(一)認知水平的評價

認知水平是指個體對外界事物認識、判斷、評價的能力,認知水平的高低與實踐經驗、知識水平、思維能力,信息儲量等因素有關,是影響學生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認知水平的評價可以通過心理學上專用的測量量表來進行。由於測量量表的應用需要授權或由專業人士分析解讀數據,較難在日常教學中伴隨著教學的進行而開展,因此一線教學中常采用的辦法是通過日常學習中的行為、練習題、測試題與認識、識別、判斷、分析等不同層次教學目標上學生的表現來判定,即伴隨常規的練習和測試來進行評價。當然在認知水平評價的測試和練習中,重點已不是成績、對錯率和排序等常規學業評價的參數和指標,而是了解每一位學生認識水平、判斷能力和分析能力等的具體發展情況。例如,對於一個問答題,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思路和語言表達方式,利用技術手段對具體答案、思路和表達方式進行詳細分析,可從中了解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理解和應用相關知識的能力,而學生對問題的回答得到多少分,有多少人的回答完全與答案相同等則不是認知水平評價的重要內容。

(二)認知風格的評價

認知風格一般用來描述學生在加工信息(包括接受、儲存、轉化、提取和使用信息)時習慣采用的不同方式。由於學生在對信息進行認知加工時習慣采用的方式往往是自認為最合適的策略,因而認知風格與認知策略常常是緊密相關的。

認知風格與智力無關或相關不顯著(Riding & Pearson,1994;Riding & Agrell,1997),大多是自幼所養成的在知覺、記憶、問題解決過程的態度和表達方式。認知風格是認知過程中的個體差異,是一個過程變量而非內容變量,具有跨時間的穩定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並且具有兩極性和價值中性等特點。認知風格種類繁多,如場依存和場獨立、衝動型和反省型、內傾和外傾、整體性和係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