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學習理論的哲學基礎是馬克思、恩格斯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活動學習理論研究的基本內容是人類活動的過程,是人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以及社會群體與自然環境之間所從事的雙向交互的過程,是人類個體和群體的實踐過程與結果。人的意識與活動是辯證的統一體,也就是說,人的心理發展與人的外部活動是辯證統一的。
圖2-41 關係圖
活動學習理論分析的基本單位是活動。活動係統包含三個核心成分(主體、客體和共同體)和三個次要成分(工具、規則和勞動分工)。次要成分又構成了核心成分之間的聯係,它們之間的關係如圖2-41所示。
(1)主體(Subject),指活動的個人或小組。在教學中主體即為學生。活動理論對主體的分析在教學中也就是學習者分析。隻有了解學習者的認知水平、情感、技能水平等特征,才能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合理組織教學活動等。
(2)客體(Object),指係統生產出來的製品(物質上的、精神上的、符號上的),這也是所有活動的導向,即目標。在教學中客體即教學目標或學習目的,是主體通過一定的活動受到影響改變的東西。客體的分析與設計方向根據主體的情況而異,但同時又要達到一定的要求,所以客體既具有主觀性,又具有客觀性。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目標分析與準確定位,也是教學順利進行的前提。
(3)共同體(Community),指共同活動的人群,在教學中指學生和教師一起構成的學習共同體,也包括與學習者共同完成學習過程的參與者。共同體在整個過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時為引導,有時為參與。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共同體不斷影響主體,為主體提供所需的資源或幫助。
(4)工具(Tools),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指活動者(主體)作用於客體的手段。活動學習理論中的工具在教學中可以理解為教學環境,包含教學過程中使用的硬件與軟件。活動學習理論認為,人類活動是離不開工具的,學習也一樣。筆墨紙硯是古代學習的必備工具,教材、計算機等是現代學習需要的硬件。而和諧的同學關係、愉悅的心情、良好的網絡學習工具等都是軟環境,也指向學習的主客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