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過程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索取知識、同化知識、物化知識、應用知識和遷移知識的過程,也是通過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的認知過程,它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由於它的複雜性,人們試圖從不同的角度和方麵對其進行分析。
(一)學習過程的階段性
孔子把學習的過程分為七個階段:立誌、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時習、篤行。19世紀德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赫爾巴特把學習劃分為連續進行的四個步驟,即明辨、聯想、係統和方法。實際上這就是學習的四個階段。這幾個步驟後來被美國赫爾巴特派發展為五個步驟:“明辨”變成“準備和提示”,“聯想”變成“比較和抽象”,“係統”變成“概括”,“方法”變成“應用”。這些步驟的運用表示學生的學習在教師指導下,第一是把有關的觀念引進思想,即進行準備(preparation)。第二是展示(presentation),如通過演示的方法介紹有關事實或呈現現象。第三是比較和抽象(comparison and abstraction)。通過教師的啟迪,完成最初兩個步驟後,學生將發現新的事實和那些已經知道的事實有相似之處,因此,將思想裏的新舊觀念結合起來。這時學生會看到這兩種事實相互吸引的共同要素,把這些共同要素揀選起來,便是抽象。第四是概括(generalization)。學生嚐試得出新舊兩種事實或現象的共同要素,即進行概括梳理的活動。第五是應用(application)。學生掌握了這個新習得的原理就可以用來解釋有關的事實或問題,一般是通過練習、操作或實習等進行。這就是赫爾巴特提出的著名的學習過程(或稱教學過程)五個步驟。赫爾巴特主義有許多缺點,然而它強調經驗背景在知覺過程中的作用對了解和分析人的學習過程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