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課程標準》指出,“地理學習的評價應注重多途徑收集信息,準確反映學生地理學習的結果及過程,激勵學生有效地學習,幫助老師改進教學。評價時,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強化評價的診斷和發展功能,弱化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新課程評價體係的改革,涵蓋了評價理念、方法、手段、目的、步驟等一係列變革,“以生為本”,切實關注學生的成長進步,關注學生的潛能發揮,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關注學生的思維品質,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對學生學習的關注已成為評價改革的重要理念,新課程學習評價要發揮它對課程實施所起的重要導向和質量監控作用。
(一)什麽是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並重的評價方式
學習過程性評價,也可稱為連續性評價,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評價,其目的是用來監控整個教學過程,向地理教師和學生不斷反饋教學是否有效和成功的信息,以便幫助地理教師和學生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改進和修正措施,如調整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呈現順序以及改換教學方法等,進行補救性教學,最終確保教學活動不偏離預定目標。學習過程性評價通常是以形成性測驗的形式出現,也可采用觀察、提問、作業等方法。[21]學習結果性評價可以理解為終結性評價,也稱後測,是指在教學結束時進行的評價。它的主要目的是評定學生成績,為學生具有某種能力或資格證明,或者為甄別和選拔服務。
關注學生的地理學習過程,能幫助學生及時地了解自己在地理學習過程中的進步和不足,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質量,促進學生和諧地發展。而注重結果的學習評價方式的最大優勢就在於具有可量性,而且客觀化,它不受主觀因素的幹擾,易於操作,是對學生學習不可全盤否定的評價方式。兩者的有機結合,是一種科學、準確,並且關注學生全麵發展的評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