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寫作的幾年間,我不斷地向人詢問有關教研室的問題,其中一個便是:“就中國基礎教育而言,如果沒有教研室行不行?”詢問對象包括教育行政人員、各級教研室領導及各學科教研員、中小學校長、教師。很有趣的是,對於教研室的機構設置、教研室的具體職能、教研室工作方式等方麵,的確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但對於“如果沒有行不行”這個問題的回答則高度一致,堅決的如:“在中國,沒有教研室肯定不行”“這種機構還是需要的”“教研活動對保證基礎教育教學質量是非常重要的”,委婉的如:“至少目前無法取消”“現在看來,仍然沒有其他機構可以替代”……不過,繼續追問所得的結果引人深思:在解釋之所以“需要”、之所以“沒有不行”“不可替代”時,大家的說法卻少有一致和成熟的意見。
解釋教研室這樣“沒有對口的上級主管部門”的機構的頑強存在,比較合理的思路是從其作用或者職能追問:即從其存在本身著眼——它應該具備其他部門所不能替代、其他部門所不能提供的某種或某些作用。由此可以這樣假設:教研室的產生是緣於其工作性質的特殊,教研室所承擔的職能,與基礎教育本身存在深刻聯係,而且這種職能必然是長期的而不是暫時的,主要是專業而非一般管理的。雖然,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千頭萬緒艱苦繁重,雖然,學校如同小社會各項事務無所不包,任何一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官員仍然明白,學校的核心工作是教書育人,學校的成敗得失在於教書育人的質量和水平,對此永遠不能掉以輕心。那麽,如何在“千頭萬緒”“無所不包”的同時切實保證教書育人活動的核心地位?以什麽方式、途徑來保證呢?建立教研室或者說教研製度,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合理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