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沉默的權威:中國基礎教育教研組織

五、諱莫如深的考試

字體:16+-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考試的命運與教研組織的命運呈現正相關、高相關。什麽時候考試遭遇困厄,教研室的處境便陷入危機,比如,“**”廢除考試,教研組則不複存在或名存實亡。什麽時候考試名正言順健康發展,教研組織也就欣欣向榮,比如,高考和中小學正常考試製度的恢複,帶來教研室的大發展。在教育領域,除了國家和地方考試中心,就算是三級教研係統與考試關係最為密切,也最直接受到考試的正麵或者負麵影響。不過,考試中心是專門為各種考試而設立的,沒有人質疑其工作人員對於考試的關心,大可以理直氣壯地為考試而忙碌。教研係統則不然,一方麵,存在本身並非為了考試而是為了教學;另一方麵,其全部工作又時時、日日、月月、年年與各種考試難解難分。前麵談到,一直以來對於教研係統的批評不絕於耳,許多就是與考試有關的,如追求考試成績、增加學生負擔等,激烈時甚至直指教研係統是扭曲學生發展的“幫凶”或“凶手”。麵對年年、處處發生的圍繞著考試的悲劇,這種道義上的譴責讓無數教研人員心情沉重。然而,沉重之餘還是會困惑,究竟應該怎麽辦?與考試的“捆綁”關係,幾乎成了教研係統的“原罪”,如果不能擺脫這種“原罪”,教研係統仍將動輒得咎、進退失據、寬嚴皆錯。

人們質疑高考,質疑中考,質疑“小升初”考試,殫精竭慮地嚐試了各種形式的改革。且不說迄今成功者甚少,這些嚐試也是改革而不是取消考試。其實,於今之際,也許應該換個思路了,是不是可以為考試平反?就此,有兩項任務必須完成。

第一,赦免“原罪”,還考試以本來麵目。人們對於考試的批評和反感,最直接和現實的原因,在於中小學生的負擔。對此,近年來經過各種學術界的討論,經過實踐的反複,可以說整個社會的看法逐漸趨於理性。考試無非是教學評價的一種具體方法,雖然不是唯一的,卻是主要的,沒有考試的教學是什麽樣的,經曆過“**”的人都有親身體會,前麵也已經討論了許多。回溯得稍微遠一點,從孫中山支持廢科舉到力主建立考試院,也說明了這個道理。“考試本是中國一個很好底製度”“舉行考試的時候,將門都關上,認真得很,關節通不來,人情講不來,看看何等鄭重”“往年罷廢科舉,未免因噎廢食,其實考試之法極良,不過當日考試之材料不良也。”[1]也就是說,廢除科舉製度不意味否定考試,考試製度是好的,隻是科舉考試的內容不好。他主張剔除封建主義的考試內容,用民主共和的精神和近代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技術作為考試的內容。在今日西方發達國家,英國的14歲考試、A—level考試,法國的會考,美國的SAT和ACT考試,都有相當的社會地位,是其製度文明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