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經常會指責師範教育或者教師教育,大學四年,畢業時仍然不能勝任教師職業。師範畢業生們也經常抱怨:在學校裏麵學了那麽多課程,一走進教室好像都沒有什麽用。不過,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同意,無論師範教育或者教師教育怎樣改進,終究無法有朝一日令學生走出校門時就是稱職教師。造就一個能夠基本駕馭課堂,基本勝任自己所承擔教學任務的教師,職前教育固然極為重要,卻隻能構成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無論將教師的學曆提高到本科、碩士甚至博士,都無例外。“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稱職的、合格的教師,必須經過實踐的磨練,而優秀、傑出的教師更是如此。那麽,有沒有辦法令初入職的教師盡快適應,盡快縮短從所謂“新手教師”到“成熟”教師,再成為優秀教師的時間周期呢?近年來,關於教師專業成長的討論十分熱烈,人們就此展開了種種理論的、實踐的研究,也取得了諸多寶貴的成果。不過其中多少有點令人遺憾的是,在大量參照吸收國外優秀經驗的同時,卻很少在這個題目下“光顧”教研組織這一本土經驗。
事實上,在每一個中國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中,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的,正是三級教研組織。
教師的專業成長,最為根本的基礎就是日複一日的常規教學。從一個大學畢業生到一個稱職的教師,大致總需要幾年時間,有的人可能早些,有的人可能遲些。在這幾年的時間裏,麵對真實的教學實踐,體驗到了教學的滋味,他們產生了自我提升的需求,開始了專業成長的種種自覺努力:摸索教學的門路、積累個人的經驗、有了自己的困惑與獨立思考。此時,他們最為迫切地希望與人分享、最為真誠地希望得到幫助和支持。三級教研組織正是基於常規教學之上,以各種各樣製度化的教研活動,滿足著他們的需求,支持著他們的努力。可以想見,學校備課組、縣(區)教研室的各種以當下教學為對象的活動會給予他們多少幫助:原來老教師是這樣分析某篇課文的,為什麽其他教師要用這樣的例子說明某個概念……即使是對於成熟教師,教研組織在促使其專業化水平更上一層樓方麵仍然不可或缺:備課組教師們對自己的課提出了哪些有價值的意見?教研員對於新教科書的分析應該怎樣體現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就像王菲的歌聲:“我一直在你身旁從未走遠”,自走上講台的第一天起,三級教研組織便成就著教師的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