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沉默的權威:中國基礎教育教研組織

第六章 討論與思考

字體:16+-

一、得天獨厚的一枝獨秀

從省(直轄市、自治區)、縣(區)教研室直至學校教研組這樣的三級教研係統,是十足的中國特色的教育組織,曾經並且迄今仍然對中國的基礎教育產生著巨大的實質性作用,支撐著中小學的日常教學,左右著學校教育的質量。從上麵種種討論,可以做出這樣的總結。

無論是否同意,麵對如此總結,可能所有人都會質疑:既然如此重要,為什麽其他國家不存在?何以成為中國基礎教育的“一枝獨秀”?甚至在“原產地”蘇聯及今日的俄羅斯也沒有在中國這般根深葉茂,在以“課例研究”名聲大噪的日本也遠不及中國這般“無處不在”?更有許多國家的基礎教育根本沒有類似的組織,也未見得比我們差到哪裏?這個問題問得好,別人又不傻,何樂而不為?可以說,討論教研組織及其製度的合理性,是繞不開這個問題的。進一步說,對於教研組織及其製度究竟是中國基礎教育的包袱、累贅,還是特色、優勢?離開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也很難做出令人信服的最終判斷。

如果籠統地概括,可以這樣說:教研室也罷,教研組也罷,其產生、存在都屬於複雜的社會現象。對於複雜的社會現象,是很難用單一的,或者少數的幾個因素做出解釋,也很難從個別的、孤立的事實得到完整、全麵的說明。比如,改革開放後的“撥亂反正”,對於解釋教研室的迅速恢複和蓬勃發展是足夠的,但對於其後的持續存在就遠遠不夠。

在這裏,不妨借用西方學者提出的“安娜·卡列妮娜原則”加以說明。托爾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妮娜》的開卷語就是:“幸福的家庭都是幸福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有學者分析:“托爾斯泰這句話的意思是,為了得到幸福,婚姻必須在許多不同方麵都是成功的:兩性的吸引、對金錢的共識、對孩子的管教、宗教信仰、三親六眷,以及其他重大問題。在所有這些基本方麵隻要有一個方麵出了問題,就可使婚姻毀掉,即使這婚姻所有其他必要的幸福因素一樣不少。……這個原則推而廣之,可以用來了解婚姻以外的生活的其他許多方麵。對於成功,我們往往是尋求容易的、單一因素的解釋。然而,對於大多數重大的事情來說,成功實際上需要避免許多個別的可能的失敗原因。”[1]與同屬社會現象的人類經濟活動、政治活動、宗教活動、娛樂活動相比,教育活動的複雜性隻有更加紛繁,更加頭緒萬千,是迄今我們仍然知之甚少的。無論是超越民族、地域、時代的共同性,還是同樣表現在這些領域的差異性,幾乎都可以舉出大量的事例佐證。就如有學者所說,在比較教育中人們總是看到不同的圖景,“這種‘不同的圖景’在自然科學的研究中是很少見到的,即使見到了,也是可以憑借一定的手段加以消除的。自然科學早晚要獲得它的統一性,而社會和人文科學在這方麵就很難辦到。比較教育學者們之所以‘不安’很顯然是因為他們沒有把這種情況看成是一種‘正常的’事情,而是把它看成是‘不正常’但又無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消除的事情。在我們看來,解決此種不安的辦法不是製定越來越多的‘科學的標準’,而是承認差異的合理性與現實性。”[2]我們大可以將教研組織的存在納入這種“差異的合理性與現實性”之中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