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沉默的權威:中國基礎教育教研組織

第一章 教研室——中國基礎教育特有的組織和製度

字體:16+-

2005年,供職於美國某州立大學的一位美籍華人教育學者在與中國同行交流時,曾經鄭重其事地表達了如下觀點:

中國大陸的基礎教育,若論經費、論教師學曆、論學校設備等,都無法與美國相比,可以說整體水平要相差許多。但論到教育質量,最典型的如學生的平均成績,卻要比美國強得多。究竟為什麽?這位學者表示自己在一番調查研究之後表示找到了答案:“我發現中國有一個特別的機構——教研室,這個機構可太厲害了,它對於保證中國基礎教育的質量,特別是在教育總體條件和經費投入,包括師資隊伍的學曆水平都並不理想的情況下,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言下頗有得意之色。(趙勇博士,2005年10月,北京師範大學中美教育中心與密執安大學美中教育中心交流活動座談會)

這位學者可謂“一語中的”。當時便想,如果中國各級教研室的教研員們聽到這些話,該是非常開心的吧!當然,中國基礎教育的成就並不能夠僅僅用教研製度來解釋——其他許許多多因素同樣起著作用,既包括那些足以傲人的也包括那些不那麽值得自我陶醉的:像尊重文化教育的悠久傳統、嚴格的考試製度、社會現實形成的強大的讀書升學動力,等等。但毫無疑問,教研係統對於保證中國基礎教育的教學質量和水平舉足輕重。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教育領域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中,教研係統幾乎是全程地伴隨著960萬平方公裏土地上的數以幾十萬計的中小學校,數以千萬計的中小學教師,數以億計的中小學生,一路同行。經曆過坎坷與奮鬥,承受著光榮與詆毀,是“窮國辦教育”的偉大事業中一個功不可沒的角色。國內基礎教育領域的著名學者顧泠沅先生在一本書中的“序言”曾經這樣說過:“至少從我所經曆的幾個時段來說,什麽時候重視並發揮教研室的作用,那時基礎教育就進步發展;什麽時候取消或否定教研室,那時基礎教育就停滯倒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