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沉默的權威:中國基礎教育教研組織

第一節 實施國家的課程計劃(教學計劃)

字體:16+-

新中國成立後,課程製度一直是中央集權製管理,即由國家製訂統一的課程計劃(教學計劃)和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各地學校按照國家規定開設課程實施教學。據統計,新中國成立至今,中小學課程先後經曆了8次比較大的改革變化。由於課程計劃(教學計劃)與課程標準(教學大綱)都是由國家製定,所以無論改革與否,都麵臨如何落實到學校層麵的實際問題。教研室所承擔的,正是這個任務。

在課程相對穩定時期,教研室主要是將國家既定課程付諸實施,以中國國情而論,這個任務並不輕鬆。事實上,僅就人們熟悉的“開齊開足”國家規定的課程,就十分艱難。眾所周知,在廣大農村地區,偏遠地區,音體美課程未予開設,或者課時大打折扣至今仍然十分普遍,以至許多學生進入大學之後才開始第一次打籃球,第一次踢足球,……理化生課程的實驗,也是每每會被演化為黑板上的介紹,甚至幹脆杳無蹤跡。對此,教研室其實沒有決定權,主要還是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學校領導操作,根本則仍是受製於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水準。前麵關於教研員的資料中便可以看出,越是到了基層,到了農村,教研員配備就越是難以“整齊”。

每一次的課程或者教學改革,教研室則是推進的中堅力量。當然,負責全局的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但如前所述,行政部門的各種指令不可能自動進入到每所學校、每個課堂之中,無論是新增加的課程,還是調整過的課程,要教師們能夠駕馭和勝任是需要支持的,這種支持的來源,就是教研室。比如,教科書曾經是全國高度統一的,本次課程改革以來,結束了這種曆史,實施教科書的出版使用向審定製過渡。采用何種教科書的決定權在省或市的教育行政部門,於是相應級別的教研室也就責無旁貸地承擔起了協助教師熟悉、掌握教科書的任務。比如2003年開始的高中新課程,較之從前變化極大,每門課程都由數目不等的必修和選修模塊組成,推行難度很大,於是各地省、市、區教研室負責高中的教研員們,圍繞這項工作傾注了幾乎所有力量。每個寒暑假,都會組織教師們進行培訓,以便能夠承擔教學任務。說來有趣,本次課改初期被認為是“絆腳石”的教研室,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倚重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