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沉默的權威:中國基礎教育教研組織

第三章 教研組織的曆史與現狀

字體:16+-

第一節 教研室的由來

一、“疑似”的蘇聯血統

如前所述,教研組織並不是按照國家行政係統自上而下建立的,那麽,它究竟起源於何處、發端於何時呢?迄今,雖然一些學者有過論述,但專門研究並不充分,也就沒有十分確切、清楚的結論。在流行的種種說法中,有兩點特別值得提到:一是教研室這種專門組織來自於蘇聯;二是教研室這種專門組織在新中國成立於20世紀50年代。

關於第一點,以下論述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新中國成立初期,學習蘇聯經驗,結合中國實際,在高等學校建立了教學研究室,作為學校教學和科研的基層組織;在中等學校和部分小學,按學科分別設置教學研究組,簡稱教研組,教研組的主要職能是組織教師學習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研究教學大綱、教材和教學方法,鑽研教學理論和專業知識,以及總結交流教學經驗,幫助新教師提高業務能力等;在省、地、縣三級教育係統設有教學研究室,主要負責本地區一部分教學管理,以及學科教學研究與指導等工作。”[1]“20世紀50年代初,我國開始成立教研室,”成為“從事中小學教學研究和教學業務管理的機構,是同級教育行政部門在教學工作方麵的助手。”[2]

在其他一些涉及教研室起源的文獻中,也有類似的描述。不過,進一步追問,蘇聯基礎教育的教研組織是怎生模樣?中國是通過什麽樣的渠道學習蘇聯這一經驗的?對於這些問題,很難找到清楚的說明。說來有趣,今天這樣龐大而作用舉足輕重的組織,卻禁不住“家譜”的考據,頗有“身世迷茫”的味道。

在全麵學習蘇聯的時期,教育領域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凱洛夫和他所主編的《教育學》,那麽,能否從中找到教研室的蹤跡呢?

195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據蘇聯1948年莫斯科出版的版本,翻譯出版了凱洛夫主編的《教育學》,全書二十一章,皆未提及“教研室”或者“教研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