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筱婷
第一次和邱學華老師見麵是在浙江寧波萬裏國際學校舉辦的“兩岸四地小學數學教育研討會”上。對他的最初印象是:一位身體強健、做事積極、勇往直前的長者。後來,同行的高雄市博愛國小洪雪芬老師告訴我,邱老師70多歲了,早從學校退休,但是退而不休,而且“事業”越做越大。拜讀完《邱學華與嚐試教育人生》和其他一些相關的書籍,才知道他自50年代從事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與研究”開始,曆經80年代“由點到麵的嚐試教學實驗、由萌芽到成熟的教學研究”時期,90年代“由教學法到教學理論”時期,來到了21世紀的“由教學理論的成熟到全麵係統的教育實驗”,整整經過了30年的努力。應用範圍已擴大到大陸31個省、市、自治區,大約有70多萬教師參與,受教學生達3千多萬,令人震驚,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實驗,值得中國人自豪。
就我長期在台灣從事數學課程與教學實驗的經驗來看,這絕對是一場持久且辛苦的奮戰,因為麵對的是大規模的老師與學生,一方麵要顧及城鄉水平的極大差距;一方麵又要讓老師們有采用此教學法的意願。學生們能被鼓舞起好奇心與求知欲,主動地學習,提高中小學生的素質,非常不容易。
我覺得邱老師提出的嚐試教學和我們在台灣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建構導向的數學教學主張有許多不謀而合的地方:
一、嚐試教學的理論特征為“先練後講”。“先讓學生試一試”是它的主要精神,先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自學課本和互相討論。建構導向的數學教學也主張:教師應該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引發兒童不同的想法,並對這些想法作進一步的追問與澄清,促使兒童進行深層思考,自己解決問題。當然,由於建構導向的數學課程相信數學知識的學習,是在解題、反省、討論與修正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因此學生需養成勇於嚐試的態度,靈活運用已經習得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並說明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