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國家在初等教育入學方麵取得較大進展。其中,該地區的5個國家——孟加拉國、埃及、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巴基斯坦是9個人口大國行動倡議的參與國。2013年,在這5個國家居住著50.7%的世界人口,其法定年齡兒童初等教育總入學率占全球的28.1%。因此,這些國家普及初等教育的進展至關重要,對沿線地區乃至全球的全民教育都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一、接受與參與
盡管所有國家都對初等教育的法定入學年齡做出了規定,但是,在適齡階段進入小學一年級仍然是“一帶一路”地區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見圖3.2)。2012年,中亞地區和阿拉伯國家分別隻有73%和75%的兒童是在法定年齡開始上學的。一些衝突後國家(如阿塞拜疆),超齡入學的情況很常見。還有一些國家如巴林、格魯吉亞、印度尼西亞、吉爾吉斯斯坦、黎巴嫩、蒙古、尼泊爾、阿曼、巴勒斯坦、卡塔爾、阿聯酋和烏克蘭出現了低齡入學的情況。
圖3.2 小學一年級的毛招生率和調整後的淨招生率(2013年)
資料來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研究所數據庫,2016年.
出現超齡或低齡入學的原因是,有些兒童還沒到年齡就被父母送入學校,另有一些兒童則因為經濟原因、學校離家太遠而推後一年或多年再上學,有些甚至因為要繼續上學前班而推遲入學。減少低齡和超齡入學人數很重要。從國家政策的角度來看,它表明政策與實際情況存在脫節。如果一年級的課程麵向的兒童比實際在課堂中的兒童小或大一兩歲,可能會對教學的進展或理解程度產生影響,這意味著教學大綱和課程材料不適合學生的實際年齡,因此他們極有可能留級或輟學。這也可能產生累積效應,影響到中等教育階段。如果兒童比預期晚一年進入小學,那麽進入中學的時間也會相應順延。同時,超齡兒童會因為入學晚、留級或就學機會成本增加而更容易輟學。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將麵臨更多的家庭和經濟壓力(比如,料理家務、半工半讀或外出掙錢),這往往會導致他們缺課或離開學校。從家庭的角度來看,如果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就讀一年級時年齡太大或太小,可能會對他們產生情感影響。超齡學生也會給老師和其他學生帶來棘手的混齡學習環境。基於這些原因,即使政策規定的兒童入學年齡和實際年齡之間隻存在一年的差異,這也可能對兒童的未來教育曆程產生重要影響。[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