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全民教育目標2和千年發展目標2取決於各國政府響應《達喀爾行動綱領》等國際文件的倡議,切實履行其提供免費義務初等教育的責任。普及初等教育要關注3個問題——①普遍接受和參與教育,②普遍續讀和升級,③普遍良好的學習成績和畢業率。這3個關切共同反映了讓所有兒童入學、在校內定時升級並畢業的教育過程,同時反思了一些問題:兒童是否(有機會)入學,是否在不留級或退學的情況下在學校繼續學習,是否完成了學業。[1]
本地區所有國家都是全民教育運動的參與國,有義務建立起能夠滿足所有學習者需求的、無歧視的、靈活的和負責任的教育體製,通過實施有效的社會政策和激勵措施,提供免費的和人們承受得起的教育。反之,治理不善和服務體係欠佳會成為國家為兒童提供教育的障礙。除了提供免費的初等教育,需要降低入學的間接成本,特別關注生活在貧困中的兒童、遭受多種不利條件的弱勢群體兒童以及受武裝衝突、災害或其他因素影響而不能接受教育的兒童,努力為他們創造學校教育機會。
通過分析調整後的小學淨入學率,“一帶一路”(有統計數據)的許多國家基本實現了普遍入學(入學率超過90%)。許多國家致力於普及基礎教育,其義務教育已涵蓋小學和初中,並逐漸延伸至高中。例如,2009年,泰國政府把免費學校教育的覆蓋麵擴大到12~15歲。2010年,巴基斯坦通過的憲法第18修正案第25a款呼籲為5~16歲的所有兒童提供免費義務教育。[2]
表3.1 各國到2015年普及小學入學的可能性
幼兒保育與教育是普及初等教育的重要基礎。根據2012年的國家數據,不丹、柬埔寨、吉爾吉斯斯坦、老撾、阿塞拜疆、馬其頓的學前教育參與率非常低,毛入學率從9%到28%不等,遠遠低於53%的全球平均水平。在絕對值增幅方麵,南亞和西亞地區的進步最為突出,2012年的平均毛入學率達到55%,比1999年增長33個百分點。這些國家在學前教育入學方麵取得的進步有助於初等教育淨入學率的實質性改善。全民教育運動開始前,南亞和西亞地區是小學適齡兒童參與程度偏低的區域。以調整後的淨入學率計算的初等教育平均參與率顯示,該區域從1999年的78%(全球平均水平為84%)已經上升至2013年的94%(全球平均水平為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