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文對“一帶一路”國家幼兒保育與教育數據的分析,以及對各國采取的創新措施的梳理,可以看出,“一帶一路”國家之間在幼兒保育與教育方麵有很多可以相互學習借鑒的地方。國家的政策製定者和項目實施的組織者,特別是一些南亞和西亞國家,可以在以下幾方麵做更多工作。
一、優先發展早期保育與教育,繼續加大投入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許多國家都認識到對兒童早期保育與教育項目的投入具有重要意義,且回報率較高,可以產生巨大的效益,因而通過政策或法製,將兒童置於優先發展的領域。對於敘利亞、也門、阿富汗、伊拉克、緬甸等仍未擺脫戰亂和貧困的國家來說,優先滿足兒童的發展同樣重要。
提高對兒童早期保育與教育的公共資金投入,增加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務資源供給,保障8歲以內兒童的成長和發展,有助於兒童發揮潛能,將來成為優秀人才。首先,增加邊緣地區公共衛生、飲用水、醫療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改善兒童基礎生活環境;增加公辦保育園和幼兒園的數量,或者資助建立更多的私立早期保育和學前教育機構,增加服務機構數量。其次,增加人力資源投入,提高學前教育教師待遇,吸納優秀人才從事學前教育工作;增加對家長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提高家長早期保育和家庭教育的知識和技能。最後,逐步實施學前一年義務或免費教育,擴大學前教育覆蓋率,保障兒童平穩完成幼小銜接和入學準備。
二、完善幼兒發展數據,提高決策科學性
可靠、準確、全麵的數據是科學決策的基礎。在整理“一帶一路”國家幼兒保育和教育數據的過程中,除了死亡率、毛入學率等少數指標數據齊全外,在兒童營養攝入狀況,身高、體重發育狀況,學前教育生師比,私立學前教育機構在校生比例等指標上,都存在數據缺失的問題。另外,在一些尚未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銀行及聯合國統計局數據庫中列出的指標上,如3歲以內兒童早期教育狀況等,數據缺口可能更大。在一些國家,數據分散於各個部門和機構,沒有整合到一起,獲取難度較大,且有的因為統計口徑不一致無法整合。對於各個國家來說,數據的缺失使得決策者無法及時掌握整體狀況,也就難以製定出科學而有針對性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