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消費者行為學

第四節 現代動機理論

字體:16+-

一、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A.H.Maslow)於1943年在《動機與人格》一書中提出了需要層次理論,這是迄今為止得到最廣泛認可的人類需要理論。馬斯洛認為人是有欲望的動物,為了滿足不同層次的需要而產生了特定的動機。該理論認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可以分為五個層次,像金字塔一樣歸納為五大類: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與歸屬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如圖3-3所示。

圖3-3 馬斯洛需要層次

(一)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是人類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飯、穿衣、住宅、醫療等,人們最基本的活動都集中在滿足生理需要上。馬斯洛認為,在人的需要都未得到滿足之前,生理上的需要是壓倒一切的、最為優先的需要。從這個意義上說,生理需要是強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層的需要,是推動人們行動最強大的動力。隻有這些最基本的需要滿足到維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後,其他需要才能成為新的激勵因素。對於一位處於極端饑餓的人來說,除了食物,沒有別的興趣,就是做夢也夢見食物。甚至可以說此時隻有充饑才是獨一無二的目標。

(二)安全需要

當人們的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滿足後,就會產生為避免生理及心理方麵受到傷害而所要求的保護和照顧,它包含對於安全感、穩定性、保護者(保護自己安全的人)、正常狀況和擺脫恐懼焦慮的需要。現代社會中人們購買各種保險以及將錢存入銀行等行為都是表達了人們希望得到安全保障的需要。

(三)愛與歸屬需要

愛與歸屬需要又稱為社交需要,這是人類希望給予或接受他人的友誼、關懷愛護、得到某些社會團體的重視與容納的需要。人都有一種歸屬於某一群體的情感,個人由家庭培育而進入社會,在接觸團體過程中與其他成員建立感情,久而久之便隸屬於該團體,因歸屬而擴大了個人從事社會活動的範圍。廣義上的愛體現在成員之間相互信任、深深理解和相互給予上,包括給予愛和接受愛。愛與歸屬的需要促使人們致力於與他人感情的聯絡和建立社會關係,如朋友交往、參加某些團體或集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