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故事幾乎是我們身為父母每天必修的功課。那麽,通常你會在什麽時間給寶寶講故事呢?
相信絕大部分父母的答案都是晚上、臨睡前。因為,讓寶寶在故事中入睡好像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我也是這麽做的。
但這件事也讓我煩惱過。這源於曾經一直困擾著我的熊壯壯小朋友的晚睡問題。最多的時候,我曾經一晚上給他講了十五六個故事,講得我口幹舌燥,心煩意亂。最糟糕的是,越講小家夥越興奮,直至最後眼皮實在抬不起來才倒頭睡了。
熊壯壯從小就是個非常愛動腦筋的孩子,他喜歡聽故事,而且是必須拿著書講的,有時,我試著勸他:“你閉上眼睛聽,這樣不累。”可他卻說:“那樣我就看不見書上畫的是什麽了。”盡管這些書已經反反複複講了無數遍,他依然要看。而且他邊聽邊看,腦子一點兒也不閑著,他會記憶、會聯想、會分析,大腦處於工作狀態,哪裏還會睡覺?
我不禁自問:我到底為什麽給孩子講故事?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豐富,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開發他的智力、引導他的創造性思維、培養他的審美情趣……
我知道,熊壯壯這種情況可能算是個個案,多數孩子都能聽著故事睡著。所以,我不反對睡前給孩子講故事,那也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很重要的一部分。可是,如果我們還能在白天,孩子清醒的狀態下也多一些講故事的時間,以上羅列的這些講故事的目的是不是實現得更好?
我總結經驗教訓,先由他自己挑故事,講得繪聲繪色,聲情並茂,這一段時間是以故事為主體。講三四個之後就“動員”他去小便,再以後,聲音放小、語調變得比較單調,聽得我自己都要昏昏欲睡,小朋友的眼皮也越來越沉。堅持到他自己覺得很困了,就會翻個身閉上眼睛睡了。同時我又給自己再加一道功課——白天多講一次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