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講故事,除了有利於孩子的語言和思維發展,更能使孩子通過故事養成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有時,我還會和熊壯壯一起去體驗故事。
《劈裏啪啦》係列繪本裏有一本《車來了》,講的是坐公共汽車的規則之類的。一個星期天,我就帶著熊壯壯全程體驗了一把。我們像書中的河馬、小豬和小老鼠一樣,排隊上公共汽車,熊壯壯興奮得眼睛放著光,還說一路,諸如“我們坐在小鱷魚的座位上”,“這個司機不是小熊”……聽得一車人哭笑不得。
車到站了,我們又過馬路去對麵的百貨商店,簡直就和書裏的故事一模一樣。回家後,他自己總結出“我們的公共汽車”和書裏的有什麽不一樣的地方,“我們的百貨商店”沒有兒童遊樂園……再講這個故事,他就會把自己體驗到的一些內容加進去,總之,收獲頗豐。
孩子還都愛把自己和故事裏的人物、小動物聯係起來。在郊外野餐,我們帶的三明治,熊壯壯會說:“和小熊帶的午飯一樣!”看過小動物們學刷牙的故事,他會要求:“媽媽明天也像這樣教我刷牙。”
幼兒園老師也經常給小朋友講故事。有一天我接熊壯壯回家,路上他對我說:“沒有吃的,沒有衣服穿,沒有媽媽,小女孩好可憐!”聽得我一頭霧水,好在很快反應過來了,問他:“是不是老師給你們講《賣火柴的小女孩》了?”“嗯!”
那幾天熊壯壯總是念叨這個故事,還從自己的書裏翻到了,可他的“言論”卻發生了變化:“有吃的,有衣服,有媽媽!”我很奇怪:“哪裏有?”“這不。”他指著書裏的插圖。原來,他以為小女孩點亮火柴想象出的食物、媽媽都是真的。盡管我解釋了半天,他還是似是而非,在他那個小小的心裏,隻相信他看到的,而且,他怎麽也想不明白,一個小朋友怎麽會沒有媽媽呢?那是絕對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