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心理學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完美主義的根源。我們先來思考一下人類經驗的三個基本方麵:情感、關係和意義。
情感信念
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無時無刻不在積極、不知不覺地理解,感受著這個世界。我們把自己任何看到、聽到、接觸到、品嚐到和嗅到的東西組合為一個有意義的整體,這就是我們的人生經驗,或我們所謂的現實。現實中的一部分來源於我們(人類經驗的主體)持續不斷的自我感知。但出人意料的是——通過閱讀發現,認識到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人類的自我感知和我們對人生經曆的理解從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我們與他人所建立的各種各樣的關係。30多年來,無數的關於人類發展的研究都證明了這一點。即使詹森和凱爾的繪畫是一模一樣的,對於兩個孩子來說,其意義也是完全不同的,因為兩位爸爸的不同反應,久而久之會讓孩子形成兩種不同的自我認知。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些人會引導我們建立一係列的期待,這種期待決定了我們對生活的體驗方式。對此議題有大量著述的精神分析學家堂娜·奧林奇(Donna Orange)把這種期待稱作情感信念,我們對任何生活體驗的理解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的情感信念。這種情感信念體現了我們所有的觀念和情感,而情感又是人類經驗的重要組成部分。
完美主義者經常會出現類似下麵的情感信念:“錯誤表明你在某方麵有不足之處,”或者“如果我能做到完美,別人就可以接納我。”這就是完美主義者的觀念和感覺。完美主義者的壓力和負擔源於內心的焦慮,他們害怕自己不夠完美,擔心失去他人的認可。
人際關係
我們所有的生活經曆都是在一定的社會關係網中發生的。我們是社會的人,因此,隻有借助於與他人所建立的各種各樣的聯係,我們才能稱得上一個完整的人。不斷有研究表明,離開了我們所賴以生存的社會,人的精神和情緒就會崩潰。例如,一個嬰兒,如果不與人類接觸,即使被喂養得非常好,可能也無法生存。人際關係不但可以讓我們保持身心健康,體驗生命的意義,還可以幫助我們形成自我認知。但是,對於完美主義者來說,這種極為重要的人際關係的價值實現卻是有條件的:“如果我能成為一個完美的人,我就可以得到他人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