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世界的意義建構

第十四節 進一步的引申:經過體驗的經驗的各種形態。意義脈絡和經驗脈絡

字體:16+-

讓我們努力探討一下有關預期的意義的問題根源。就這樣的探討而言,承認各種形態在我們的意識生活之中的存在是一個重要的步驟。我們已經對下列謬誤進行了揭示,即預期的意義是某種孤立存在的體驗(Erlebnis)。隻要意識依然作為某種純粹的綿延流而存在,那麽,不連續的體驗就根本不會存在。隻有當注意的反思性掃視開始發揮作用的時候,這樣的體驗才會出現。因此,在這種流之中,我們隨處可見的都不是各種不連續的經驗,而是具有各種同樣對過去和未來保持開放的視域的連續性。無論這些體驗究竟有多麽多種多樣,它們都會由它們都是我的體驗這樣的事實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在下一個更加高級的層次上,還有另一種統一體對這種初始的統一體進行補充。這另一種統一體便是由反思性掃視表現出來的統一體,就是意義的統一體。反思性的掃視也就是把意識的內容從前現象的地位提升到現象的地位的活動(Akt)。

不過,在經驗之中還存在著統一體的一個更加高級的階段。這個階段就在於把各種分別存在的活動集中成為某種更加高級的綜合。然後,這樣的綜合就會變成某種存在於意識之中的“對象”。曾經作為多型性的和受到許多種光線照射的東西而存在的成分,現在則變成了單型性的和隻受到一種射線照射的成分。這樣一來,我們便看到了某種意義的形態,或者說看到了某種意義-脈絡。讓我們對意義-脈絡做出下列正式的界定:我們可以說,當且僅當我們的處於某種意義-脈絡之中的體驗E1、E2,…,En,都通過一些不連續的步驟得到了經曆的時候,它們便會被構造成為某種更加高級的綜合,並且因此而變成單型性的注意的、經過統一的各種對象。

同時,我們還會在心目之中非常清晰地記得下列區別,即存在於各種意義的形態和比較低級的、諸如單純地注意各種經驗的形態和——使我的各種經驗變成“我的”體驗的[57]——綿延本身的形態這樣的形態之間的區別。需要我們記住的是,意義的各種形態都是由已經通過更加基本的注意活動而被創造出來的意義構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