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綜合高中課程發展研究

二、綜合高中課程結構設計的依據

字體:16+-

綜合高中普職融合的內在特點,決定了多數國家和地區將核心類、學術類和職業類三種課程類型,作為綜合高中課程結構設置的基本元素。其中,核心類側重基本素養的教育,麵向所有學生開設;學術類和職業類作為學生分流的兩個重要軌道,供不同發展方向的學生修習。[3]從橫向上看,在三類課程上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差別主要反映在具體的內容構成上。例如,英國開設了英語、數學、科學3門核心課程,同時將設計與技術、信息技術、公民、體育、設計與藝術、人文、現代外語7門基礎課程作為所有學生的必修課程;日本的共同必修科目則涵蓋了日語、地理曆史、公民、數學、理科、保健體育等10個學科57個科目及綜合實踐活動。而各國的共同點則表現在為因應時代的變遷,不斷在三類課程中引進與辦學定位、地區經濟發展及學生需求相匹配的、鮮活的、富有時代氣息的課程內容,這也是縱向上課程內容所呈現的共同變化趨勢。

綜合高中的課程目標及其功能定位,決定了各國和地區在課程組織上呈現三點共性。

第一,為幫助學生奠定未來發展的基礎,注重各類課程之間的整合,形成課程的綜合化傾向。例如,美國鼓勵各州根據自身情況開設跨學科或跨領域的綜合課程,並以研究性學習的形式展開;日本則在綜合高中設置了包括普通課程、專業課程及職業課程在內的綜合選修科目群,形成了人文、信息、福利、自然、商務、藝術、食品等十餘個係列;而瑞典課程綜合化的趨勢更為明顯,在麵向綜合高中的第三次改革中,取消了職業性和學術性的區分,即以國家教學大綱的要求實行分專業教學,每個專業都實行職業教育和學術教育,同時麵向升學和就業。[4]

第二,為培養學生多方麵的能力,注重各類課程與實踐活動的適度結合。針對傳統“教育精英化”取向下人才培養的不足,各國綜合高中特別注意在學術軌道所偏重的學科知識係統學習之外,增加一定比例的活動課程或職業選修課程,以增強有升學取向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性。同時,為了提升職業軌道上學生的就業能力,各國還應注意加強學校與就業部門的聯係、鼓勵學生兼職,注重利用社會或社區資源推動工讀計劃,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更多實習的條件與機會。例如,瑞典綜合高中“鼓勵學生在大企業、公司和學校中通過實際工作接受技術訓練,政府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5]。澳大利亞特別針對綜合中學9~12年級的學生,開設了“國家實習課程”(National Trade Cadetships),即通過在工商、保險、餐飲和旅遊等服務行業的實習,幫助學生為未來職業發展做準備。[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