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綜合高中課程發展研究

二、“文化大革命”期間,綜合高中在我國大陸地區的實踐

字體:16+-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我國引進了蘇聯的學製,高中實行普職分離的雙軌製。職業類高中分工很細,有中專學校、技工學校和職業中學三種學校類型,其中中專學校和技工學校對照產業部門設置,招生納入國家計劃,畢業生統一分配,大多歸行業管理,職業中學招生納入地方政府教育招生計劃,專業由地方政府負責設置,畢業生不包分配,因此,三種類型中隻有中專學校和技工學校發展較好,職業中學卻步履維艱。這就導致了普通高中快速發展,使其在整個高中階段教育中占有非常大的份額,同時也埋下了“高中畢業生出路”的問題。與此同時,因為在計劃經濟時代,教育結構一般依據產業結構來設計,很少有人關注個人的需求和興趣,所以綜合高中製度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無人提及。“**”期間,普通高中畢業生出路狹窄成為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也為了更好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教育為生產勞動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知識分子與工人農民相結合,我國提出並實施了開門辦學的理念,在普通高中引入一些與生產勞動技術相關的知識與課程,一些普通高中甚至還設置專業,如農村地區中學的農機專業、種養專業、養殖專業等。所有學生修習共同的基礎課程,然後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學校可能提供的條件選擇有關專業,學習專業課程,目的是使學生既具備一定文化科學基礎素養,又有一技之長以應對未來的人生。這些知識或課程雖然簡單、粗糙,但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普職融通的思想和共享教育資源的願景。這些做法和願景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後來綜合高中在我國大陸地區的進一步發展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