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綜合高中課程發展研究

第四節 日本綜合高中的發展

字體:16+-

一、從製度引入到本土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教育體係變革的基本路徑

日本教育的整體發展在近現代的亞洲教育體係中占有重要地位。從時間分段來看,日本教育以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分水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日本力圖打破明治維新以來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並設的體製,奉行“綜合製”“小學區製”“男女共學製”三大原則,從而建立了戰後新製的高中體係。[24]在三大製度原則中,“綜合製”要求所有的高中建設成普通科和職業科同校的綜合製高中。1951年日本政令改進詢問委員會提出《教育製度改革谘詢報告》[25],建議分割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同時將綜合高中分解,但社會的反對聲音強烈,其根本理據是日本經濟急速發展,對職業學徒的需求遠遠高於其他,這使產業界要求重視職業教育。到了20世紀60年代,日本開始實施“使綜合製高中的普通科和職業科分離,分別成為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的“高中多樣化”政策。[26]這一多樣化的政策考慮和教育措施的落實,一直延續至今日。

(一)在借鑒中成長:20世紀90年代之前的高中教育發展

日本高中教育在20世紀70年代初實現了普及。公立普通高中在均衡發展的同時,也呈現出同質化的傾向。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第一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給公立學校特別是高中階段教育帶來了巨大壓力,教育質量下滑。為此,日本開始大力增建高中,鼓勵私立高中的建設。初中生的高中入學率從1950年的42.5%提升到1960年的57.7%,經過10年的快速發展,其完成了高中階段教育的普及。20世紀70年代,第二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開始湧入高中教育階段,日本的緊急應對政策是擴大招生規模並新設高中。之後,隨著日本出生率降低,人口在到達峰值後開始減少,但相應的公立高中的數目並沒有降下來。這一時期的高中培養模式單一,無法適應能力、興趣多樣化的學生需求,其中較為嚴重的是出現了中途退學問題,在一些薄弱高中,中途退學率甚至達到了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