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量表》第一版
《量表》第一版是在適宜我國文化和國情的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觀指導下,通過對美國ECERS-R[4]指標內容的大幅度修訂,並增設全新的“集體教學”子量表的基礎上編製而成。《量表》第一版包含8個子量表、51個評價項目,分別為:(1)空間與設施(9個項目);(2)保育(6個項目);(3)課程計劃與實施(5個項目);(4)集體教學(7個項目);(5)遊戲活動(9個項目);(6)語言推理(4個項目);(7)人際互動(5個項目);(8)家長與教師(6個項目)。
為增強每個項目下評價內容的邏輯性,《量表》作者為每個項目下創設了若幹“子項目”——評價的維度。這是《量表》區別於ECERS-R的重要結構性特征之一。每個子項目均包含“1-3-5-7”四個等級指標來界定不同水平的質量。這樣,《量表》第一版共包含177個子項目,685個等級指標。
在評分方式上,《量表》第一版沿用了ECERS-R的李克特7點評分:1分=不適宜;3分=合格;5分=良好;7分=優秀。子項目的可能評分是:1、3、5或7。項目的評分是依據各個子項目(等級指標)的得分情況,采用由低到高推理規則進行計算,可能的得分是1~7的自然數。子量表得分為本子量表下被評分項目得分的均值(某些項目如果被評為“不適用”則不計入均分);量表總分為所有被評分項目得分的均值(而不是子量表得分的均值)。
研究團隊采集了一定規模的數據,運用多種理論和方法對其進行各種信度和效度指標的檢驗。[5][6][7][8]各種證據表明,第一版《量表》具有良好的測量學特性,有潛力成為中國文化情境中優秀的托幼機構教育質量測量工具。該《量表》隨後也被應用於一係列的研究之中。[9][10][11]
(二)《量表》第二版的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