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幼兒在交往範圍逐漸擴大的同時,其交往對象也不斷增多,這一時期幼兒的交往態度和交往能力也有了很大的發展,交往範圍和交往內容更加廣泛和豐富。3歲起,他們開始走出家庭,跨入幼兒園,會發現自己的某些願望和行為與別人不一樣,甚至常常會受到外界的限製和幹涉。在與其他幼兒相處的過程中,也逐漸學會了怎樣與同伴合作、分享、協商;怎麽處理拒絕與接受、支配與服從以及競爭與合作的關係等。美國心理學家帕頓,根據幼兒在自由遊戲中的社會交往關係和協同程度,將幼兒的社會性行為分為無所用心的行為、旁觀行為、獨自遊戲、平行遊戲、聯合遊戲以及合作遊戲等6種行為。但是,在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水平不同,人際交往的特點也不同,教育側重點也就因此具有差異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3歲左右幼兒人際交往特點
3歲的幼兒進入幼兒園,雖然人際交往的範圍已經由父母和其他親人之間,擴大到同伴。但是他們在遊戲中的交往常常是非社會性的,他們很願意與同齡的小朋友玩,但他們之間的交往是沒有什麽聯係的,彼此之間互不打擾,各玩各的,這一時期的遊戲形式多以獨自遊戲或平行遊戲為主。因此,小班幼兒人際交往教育的側重點是培養幼兒喜歡、樂意與成人和同伴交往的態度。
(二)4歲左右幼兒人際交往特點
4歲的幼兒已經具有具體形象性思維的特點,自我意識也有了一定的發展,他們與同伴的交往進一步加強,但同時競爭意識逐漸發展,爭吵和告狀成為該年齡段幼兒典型的行為。同伴之間的聯合遊戲也逐漸增多,並且成為主要的遊戲形式。在遊戲中,幼兒之間的交往呈現多種形式,不僅有語言形式的交流,同時會有動作和行為的交往;有的幼兒能夠主動尋找自己的遊戲玩伴,形成良好的遊戲氛圍,而在遊戲中的爭吵行為也逐漸增多。但是,這種爭吵是幼兒心理接觸的撞擊,在爭吵和告狀中幼兒學會對服從和堅持的選擇,最終獲得合作、協調的能力。並且,這一時期幼兒合作時間明顯較長。因此,中班幼兒人際交往教育的側重點在於幫助幼兒學習交往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