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齡教育”是由幼兒教育家瑪麗亞·蒙台梭利提出來的,是指將3~6歲不同年齡階段和發展水平的幼兒按照一定的模式加以組合,放在同一個班內遊戲、生活和學習,以促進幼兒認知和社會性發展的一種教育方式。與混齡教育相對的是同齡教育,它是將同一年齡的幼兒安排在一個班級的一種傳統的教育模式。
瑪麗亞·蒙台梭利認為不同年齡的幼兒之間的相互交往,可以擴大彼此的交往空間,掌握交往的技能,形成正確的交往態度,養成良好的親社會行為(如關心、分享、輪流、謙讓、協作等),有助於幼兒健康個性的形成。分享作為親社會的一種表現,是指個體與他人共同享用某種資源。兒童分享行為的培養一直是幼兒教育學界的一項重大課題,它對於個體品德的發展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兒童的分享行為會受到一係列因素的影響,如兒童的性別、個性、心境、移情能力、被分享物品的屬性和分享對象等。諸多西方國家的幼兒園編班是混齡的,混齡編班是一種傳統的幼兒園教育模式。混齡編班可以分為兩種形式:大跨度編班和小跨度編班。大跨度編班包括托大班混齡、小大班混齡、小中大班混齡。小跨度編班包括中大班混齡、小中班混齡。近年來,我國對於混齡編班的方式越來越關注。
有家長如是說:“年齡不一樣大的孩子在一個班,他們會友好相處嗎?”
“我家可可喜歡模仿,她會學到大孩子身上不好的行為習慣嗎?”
“大孩子和小孩子在一起學習,會不會相互幹擾?會不會學不到東西?”
“老師會不會關注年齡小的孩子多一些?而忽略年齡大的孩子?”
幼兒園剛開設混齡班級的時候,家長經常憂心忡忡地說出他們的顧慮,他們有這樣的顧慮和擔心是很正常的。混齡班級的狀態是怎樣的呢?還是讓我們看看孩子們在一起的情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