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人類在嬰兒期就表現出了一定的再認和再現能力,但並不完善。隨著兒童活動的複雜化和言語的發展,幼兒的記憶不斷發展,主要表現在:信息的接收和編碼方式有所發展以及記憶的策略開始形成。
(一)無意記憶占優勢,有意記憶逐漸發展
無意記憶是一種沒有自覺記憶目的和任務,也不需要意誌努力的記憶。如幼兒在生活中或遊戲活動中,自然而然記住了某件物品的名稱。幼兒的記憶以無意記憶為主,他們所獲得的許多知識都是無意記憶的結果。有關研究表明,幼兒記住什麽,沒有記住什麽,取決於記憶的對象是否是兒童感興趣的、是否能給兒童留下鮮明強烈的印象。具體說來,幼兒能記住的往往是具有下列特征的對象:一是直觀、形象、具體、鮮明、活動的事物;二是滿足兒童的需要、符合兒童興趣、能激起兒童強烈的情緒體驗的事物;三是兒童活動的對象或與兒童活動任務有聯係的事物。在整個幼兒期都表現出無意記憶的特點,並且,無意記憶的效果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
有意記憶是一種有預定目的和任務,采取一定的措施,按一定的方法步驟並經過一定的努力完成的記憶。如大班的幼兒記住老師布置的任務等。在教育的影響下,幼兒晚期的兒童有意記憶和追憶的能力才逐步發展起來。幼兒最初的有意記憶往往是被動的,記憶的目的和任務通常是由成人提出的,隨著言語的發展和教育的影響,幼兒才能主動確定目標進行記憶。有意記憶的出現標誌著兒童記憶發展的一個質變。
資料卡
幼兒的無意記憶和有意記憶
蘇聯心理學家陳千科做了這樣一個實驗:給兒童在實驗桌上畫一些假設的廚房、花園、睡眠室等,要求幼兒用圖片在桌上做遊戲,把圖片放在實驗桌相應的位置上。圖片共15張,內容都是兒童熟悉的東西,如水壺、蘋果、狗等。待遊戲結束後要求幼兒回憶所玩過的東西,測查其無意記憶的效果。另外,在同樣的條件下,要求兒童進行有意記憶,記住15張圖片的內容。結果表明,幼兒中期和晚期的記憶效果都是無意記憶優於有意記憶。3歲幼兒並未真正接受記憶任務,基本隻有無意記憶。到了小學階段,有意記憶才趕上無意記憶,並逐步超過無意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