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幼兒心理發展概論(第2版)

二、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發展

字體:16+-

(一)親社會行為的早期發生

親社會行為的出現與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社會認知能力的發展關係密切。有研究表明嬰兒出生第一年後,就能通過多種方式表現親社會行為,尤其是同情、幫助和分享等行為。當麵對別的嬰兒摔倒、受傷、哭泣時,他們會表現出皺眉、傷心等,有時甚至也會同樣大哭起來,產生情感共鳴的表現。當幼兒1歲左右時,還有可能做出一些積極的安撫動作,如輕拍或撫摸一下對方。1.5~2歲幼兒的安慰行為有時甚至可以十分精細,如將創可貼貼在別人的傷口或將毛毯蓋在他人身上。第二年,幼兒具備了基本的情緒體驗,出現親社會行為的萌芽,在成人的教育下開始有分享行為產生,按照成人要求形成簡單的道德規範,但多為服從要求和模仿,例如,他們不會和同伴去分享同一個食物,如果成人教育幼兒考慮他人的需要或同伴通過要求或威脅等手段提出分享要求時,幼兒的分享行為就可能發生。

(二)幼兒親社會行為三個特質的發展和培養

我們在探討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發展特點時,根據最新的研究成果,將其分為三個特質,即誠實知恥、同情利他和合作守禮。

1.誠實知恥的發展和培養。

(1)誠實知恥的概念。誠實知恥反映幼兒在做錯事後能認識到自己不對,並感到羞愧、難為情等情感體驗或行為表現,它是幼兒道德情感發展的基礎。

(2)誠實知恥的發展特點。幼兒誠實知恥產生的時間大致在38個月,其發展存在顯著的年齡差異。幼兒誠實知恥行為發展的快速時期是3~5歲,其中幼兒羞恥感狀態發展的快速時期是3~4歲,羞恥感體驗發展的快速時期是4~5歲。大約在3歲左右,幼兒就開始注意別人對自己行為的評價,這時如果做了錯事,聽到別人羞他,就會產生羞愧感。但此時的羞愧感,隻是在成人“刺激”下才出現的,而不是源於自身的特殊情感體驗。因此往往表現在外部的表情動作上,如臉紅、低頭不語或逃跑、躲藏等。5歲左右,幼兒已不需要成人的“刺激”就能“獨立地”表現出羞恥心了,這時的外部表情動作逐漸被抑製,感到羞恥時他們不再逃跑和躲藏,而是內心充滿了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情感體驗。在羞恥感的體驗和發現上,女孩比男孩更為明顯。羞恥感的出現,為幼兒遵守集體規則提供了動力基礎。